香港和臺灣都有選舉,所以臺灣人很容易會把臺灣的選舉制度,套用在香港之上, 想像香港的選舉,本質上都和臺灣相似。但香港和臺灣的地方選舉制度,其實是非常不同的。
香港的議會,佔一半,也就是35個議員,是功能組別。功能組別說穿了,就是小圈子投票。除了五個叫作「超級區議會」的議席,是由超過百萬選民投票選出來之外,其他的議席都是由極少數擁有寡頭資格的選民選出的。以2016年的選舉為例, 功能組別有十個議席是自動當選,即是沒有競爭對手。剩下的議席,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漁農界,這位功能組別議員,以98票當選。是的,連100票都沒有就產生了一位議員。
臺灣人可以這樣理解,其實可以想像成萬年國會的香港版,一大群號稱是選舉, 但其實大家幾乎無票可投的議員。而這樣的議會佔了香港議會的一半。無疑,這個功能組別是親中派為主的。
而且香港採取「分組點票」的制度,即是說,功能組別或地方直選的議員,只要其中一方反對,議案就會被否決。所以掌握功能組別的親中派,可以否決任何自己不同意的議案,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的存在,已經廢掉了香港議會通過「民意贊成但親中派不同意的議案」的可能性。
而只有地方直選,才是全民普選的,但地方直選無論選出甚麼結果,在「分組點票」制度下,都沒有通過親中派反對的議案的可行性。但是,卻提供了否決親中派所支持的議案的可行性。故此,香港的選舉,爭奪的是否決那些親中派提案的權力,特別是那些會進一步破壞言論自由,破壞傳媒自由,擴張政府權力的議案, 以及一些有問題的預算。
否決權讓香港議會必然癱瘓
當然,毫無疑問,爭奪的也是議席的資源,香港一個議席能提供每月20至30萬港幣左右的薪津。特別是對於沒有財團支持的小政黨而言,對於推動他們的理念來說,這筆資源是有著非常巨大的效益。
而在2016年的選舉中,親中派只取得地方議會少於一半的議席,所以香港重新取回對於親中派議案的否決權。
這樣,可說雙方都擁有針對對方議案的否決權,而雙方都能否決對方的議案,可想而知,香港的議會必然就會癱瘓,因為雙方都無法推動自己屬意的議案,除非出現一個雙方都接受的版本,否則一切都會維持現狀。這是「分組點票」制度使然,而自然地,親中派會指責其他人「專搞破壞,癱瘓議會」,這種言論在臺灣也非常常見,可是香港的制度設計上,就是以方便癱瘓議會為設計原則。
只要功能組別有這麼多自動當選,或者是無法進入的選舉界別,功能組別可說永遠都在親中派的控制之下。而香港的選舉,不論何種結果。都只能在兩種情況中遊離,第一種是親中派的絕對優勢,可以無視其他人不斷通過法案,基本上就是失去了議會監察政府的能力。另一種是雙方都有否決權,而使議會癱瘓。
這就是為何香港議會失能的原因。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