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蔡英文過境紐約之前,三名來自不同國家的駐聯合國(聯合國總部位在紐約)記者,分別在例行記者會上向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提問,主要想釐清民眾持台灣護照無法進入聯合國大樓的依據,附加問題是「台灣總統會不會和聯合國官員舉行會議?」。當時杜加里克全以「一個中國的2758號決議為指導」回應。
1971年聯合國表決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而有所謂2758號決議。近年,中國積極對這項決議進行擴充解釋,將其作為聯合國機構對「台灣屬於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省」的背書。但超過半世紀,台灣在「國格」的表現上,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獨立存在,台灣民意認同趨向,更直接朝中國所期望的反方向發展。
中國以其國際影響力,不斷對外套用「中國版2758號決議」,同一時間,卻反而觸發許多國家輿論將台灣、中國的關係拉回現下時空看待,一旦把視角擺在台灣以國家形式存在的事實,「台灣不是中國(尤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自然成了西方輿論普遍的常識。
【延伸閱讀】李濠仲專欄:聯合國記者接連提台灣會帶來更多變化
我們或可藉這段時間剛好在紐約街頭登廣告的Fiverr(自由業線上平台)類比,它偌大看板上主要句子寫著:「AI TOOK MY JOB」,可翻譯為「人工智慧搶走了我的工作」,看似AI損及了常人的工作權,但主要句子下方另有一小行字:「TO THE NEXT LEVEL」,於是,把上下句子合成一句「AI took my job to the next level」(人工智慧將我的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準),AI又變成正面幫助了一個人的工作。
「中國版2758號決議」之於台灣,差不多也有這樣的味道。即原本是:「『中國版2758號決議』搶走了『台灣』」,實際情況卻是「『中國版2758號決議』把『台灣』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當時三名記者,半島電視台的貝伊斯(James Bays)、土耳其駐美資深記者優克(Betul Yuruk)和德國通訊社特派本諾(Benno),質疑聯合國何以「違反常識對待台灣」,便形同把台灣(地位)問題提升到聯合國事務的層次上。
而就在本屆聯合國大會開議(9月15日)前,再有《國家評論》雜誌駐聯合國記者奎恩(JIMMY QUINN)於聯合國記者會上,向聯合國副秘書長阿米娜·穆罕默德(Amina J. Mohammed)問到:「鑑於台灣護照持有者被禁止進入聯合國大樓,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是否會阻礙世界實現其永續發展目標?」但恐怕連奎恩自己都沒想到穆罕默德竟沒有拿「一個中國的2758號決議為指導」照本宣科,而是說:「我認為排除任何人都會阻礙(聯合國)目標的實現。我們說過不讓任何人脫隊,我認為各國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避免有人處於被排除的境地…無論是台灣還是其他地方,我認為成員國找到解決方案非常重要…」
這當然是首度有聯合國高階官員,在公開場合直稱「不能讓任何人脫隊(包括台灣)」,因而,《國家評論》關於這一新聞的標題是:「聯合國副秘書長罕見發表支持台灣的言論」。路透社也以「被問及台灣問題時,聯合國副秘書長表示排除任何人都會損害全球目標」為題,報導了穆罕默德的說法。
不過,新聞見報前,在穆罕默德講完上述內容後隔了一個小時,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哈克(Farhan Haq)似是「銜命」,特別在下一場記者會「重新表述了『聯合國秘書處』的立場」。
以下是哈克在穆罕默德之後,針對記者提問台灣問題時的「澄清」:
記者問:副秘書長說(聯合國)不會讓任何人脫隊,會員國必須找到一種方法,確保我們不會將任何人排除在外…無論是台灣還是其他地方。這是否也適用於有關台灣的其他問題?例如,進入這棟大樓(聯合國)…你們不讓台灣人進入聯合國總部,就是將他們排除在外。我們是否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確保我們不會將任何人排除在外?
副發言人答:…根據1971年聯大決議,我們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因此,我們在這方面的所有努力,都是在尊重該決議的情況下進行。
記者再問:…但是,這似乎與不讓任何人脫隊相矛盾,副秘書長的評論非常明確。
副發言人:我們不想拋下任何一個「中國人民」,我們支持「全體中國人民」。
記者問:包括台灣人民嗎?
副發言人答:但是,我們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這是聯大決定的(等於沒有正面回答「全體中國人民」是否包括台灣人民)。
記者問:…是的,我理解「一個中國」政策。那麼,若「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台灣人民是中國的一部分。為什麼台灣人不能進入這棟大樓?
此時有另一位記者插話:因為他們「拿錯了通行證」。
副發言人答:你的同事(指插話的記者)已經為你解答了。進入這座大樓的護照必須是成員國的護照。
記者問:但是,決議(2758號決議)中並沒有具體說明(台灣人不能)走進這棟大樓。這只是你們對決議的解釋,你們禁止了這些人(台灣人)進入聯合國總部。
副發言人:是的,正如你所說,這符合我們對聯大決議的解釋。是的,阿卜杜勒哈米德?(直接轉頭點名別的記者發問)。
U.N. spox struggled to answer questions from @baysontheroad today on Taiwan's exclusion from the U.N., referring only to "China."
In the morning, deputy sec gen Amina Mohammed had spoken out against Taiwan's exclusion. It doesn't seem that Guterres's team thinks the same way. pic.twitter.com/N9qBL1JLUd
— Jimmy Quinn (@james_t_quinn) September 15, 2023
沒有人知道聯合國副秘書長回答「不讓台灣脫隊」,到隔一小時後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的記者會,這段時間聯合國祕書處「發生了什麼事」,又或者中國駐聯合國官員有沒有立刻向秘書處施壓,要求其「澄清」,但很明顯,站在媒體立場,副秘書長的回答才是符合台灣和中國關係的「現實常識」,受到挑戰的,是隨後副發言人的發言。
三月底,杜加里克不假思索以「一個中國的2758號決議為指導」回應持台灣護照者不得進入聯合國,六個月後,副秘書長則說「成員國必須為台灣脫隊找到解決方案」,接著,一小時後,再由「聽命」秘書長的副發言人出面否定了副秘書長(聯合國祕書處第二號人物)的說法。這是聯合國近來從未有過面對台灣問題時的「前後不一」、「上下有別」。而我們當然可以這樣看,今天不管是哪位聯合國秘書處官員,都無法直接脫口而出「台灣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這種違心之論,至多以「一個中國的2758號決議為指導」閃躲,不過,這項「指導」現又遇到了美國「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的挑戰,該法案明確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朝聯合國指出「國王新衣」的已不只有記者,現在還有國際上最具實力的國家。
【延伸閱讀】李濠仲專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能助維基不要變百度
回頭看美國眾議院7月通過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就算它不是聯合國副秘書長此刻「不讓台灣脫隊」的立論基礎,卻可能已造成任何聯合國官員在面對台灣問題時,愈加受到「台灣不屬於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省現實」的拉扯,直到當聯合國副秘書長被現實拉過來,隔了一小時,雖然再有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將她的發言拉回去,但兩相力道孰輕孰重大家心知肚明,且在這一來一往「一小時的轉折」中,恐怕已足夠讓中國代表嚇出一身汗,並讓「中國版2758號決議」這十餘年來的心血近乎白費。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