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專欄:國民黨「抗中保台」要尊馬英九還是要聽蔣萬安

吳奕軍    2022年12月10日 07:00:00

台灣九合一選舉之前,部分綠營團體、意見領袖以及候選人強調「抗中保台」,呼籲以選票抵禦中共併吞台灣之野心與行動。結果民進黨敗選,此主張不免受到質疑,甚至被嘲諷為票房毒藥,藍營與中共國台辦更是難掩見獵心喜之情。



 



抗中保台是否已經過了賞味期,不再具有號召力?或者選民不耐煩,覺得只是政治口號,不必一提再提?其實未必。



 



綠營敗選怪罪抗中保台未免太沈重也太簡化問題,並且誤判形勢,其實經過選戰洗禮,抗中保台聲量空前,相當程度已經升級成為台灣社會共識,相關倡議與行動也已成趨勢,並且蓄勢待發,規模必將持續擴大。



 



怪罪抗中保台未免太沈重



 



九合一選舉本質為地方選舉,關注焦點向來並非國防外交與對中關係,選民首重民生經濟,以及在地人脈與長期關係,簡而言之是選民當有問題需要協助的時候,甚至生活困頓的時候,會想到誰?對於「誰能照顧到我」的感受特別敏銳,要求也更為嚴格。



 



在武漢肺炎以及通貨膨脹等重大難題影響之下,普羅大眾生計受到衝擊是不爭的事實,當選民失業又找不到工作,自己的店與附近的店紛紛倒閉,即使台灣防疫成績是公認全球第一,經濟成長指數領先全球,對於許多全家下一頓飯在哪裡都不曉得的選民而言,過度強調這些漂亮的政績難免逐漸失去意義。



 



綠營在選戰主軸設定上,對防疫政績過度自信,對民生經濟過度輕忽。此外,公關戰略乏善可陳,集會遊行了無新意,政策辯護捉襟見肘,主帥顯得疲於奔命,網路空戰攻防失焦,過度依賴精緻逗趣的網路圖表強調過往政績,對於隱然由中共主導的大量認知作戰,以及對手拉高聲量的尖銳挑戰,卻顯得相對無力,常淪為挨打的沙包,或被亂帶的風向掃得東倒西歪,也難怪不少熱心支持者對綠營正規戰力漸失信心,為了自救與迎戰甚至乾脆自組義勇軍。



 



以上可見綠營敗選諸多原因。從縣市長選情看來,綠營是輸掉了這場選舉,然而選舉是一場洗禮的過程,不妨以多元指標評估選後台灣政治版圖。



 



進一步觀之,綠營在全國各地方議會席次顯著增加,制衡地方行政能力提升,藍營基層對於紅統買辦疑慮的自我檢驗也浮上檯面,對於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問中共的激烈反彈,以及張善政曾經涉及紅統團體的公開撇清,甚至蔣萬安多次自稱有抗中保台DNA,不管這些幾乎視紅統為毒藥的舉措是不是騙票花招,都是歷年地方選舉前所未見,若說經過這次選戰大量呼籲,抗中保台逐漸成為台灣社會基本共識,甚至是政治人物與政治團體的護身符,恐不為過。



 



綠營中央自然了解九合一地方選舉本質,為免過度消耗較高層次的抗中訴求,選戰主軸刻意迴避強調抗中保台,並沒有錯,這是選戰攻防權重問題,並不代表否定此主張。部分綠營團體、意見領袖以及候選人則強調抗中保台,積極呼籲以選票抗議中共併吞野心,分進合擊,在積極倡議以及媒體關注下,抗中保台受到重視程度已屬空前。



 



抗中保台聲量空前蓄勢待發



 



換言之,抗中保台大勢已成,難被噤聲。本次九合一選舉已經不可能不提抗中保台,如果沒有許多台派團體與意見領袖振臂疾呼,綠營不但可能選得更差,更失去一次集體聚焦發聲出力的重要機會,對手藍營傾向紅統的主張,恐怕也更加囂張甚至無所忌憚。



 



所謂「抗中保台」不但不是失靈的票房毒藥,反而已是各路陣營爭相服用的良藥,藥已經吞了,接下來要看怎麼做。所謂聽其言觀其行,綠營必須在2024年總統大選之前證明「抗中保台」是務實良方而不只是口號,積極展現實際作為,取信於台灣民眾,證明有能力凝聚國人抗中保台、抵禦中共侵犯。



 



藍營不少人士了解,若想保持戰果,比綠營更加積極主張抗中保台更能奏效,只是大多說不出口。觀諸明日之星蔣萬安和昨日之星馬英九,蔣貌似激憤地說擁有抗中保台DNA不容污衊質疑,馬語帶譏諷地說抗中保台是賣芒果乾謀取政治利益,顯然雙方對於抗中保台意見相左還喬不攏,搞得好像馬英九在嘲諷蔣萬安只是唱戲以謀政治利益——這種多年來與中共抗瀣一氣,弱化台灣自衛奮戰意志不遺餘力的政客與團體,只要不再配合紅統認知作戰打擊抗中保台已屬萬幸,實難期待任何積極作為。



 



中共持續加強對台灣文攻武嚇,近年變本加厲備受國際關注,台灣人抗中保台符合人道與天道,正是天經地義。此刻縱使綠營一時落敗,然而抗中保台主張歷經選戰洗禮已經獲得國內外空前矚目與支持,持續積蓄豐沛能量,進而整合公民力量邁向擴大倡議以及實務行動目標,識者更應捍衛立場強化整備,切莫誤判形勢,更無需懷憂喪志。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美中台關係、數位文化、風險管理。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