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且曾擔任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妮基·荷莉(Nikki Haley)近期宣布投入共和黨總統初選,她是黨內第一個正式站出來挑戰川普的人,不過,荷莉雖然受到了媒體關注和討論,根據近期幾份民調,她在共和黨選民的支持度上皆遠落後川普(約莫是40比5上下),因此話題不少,卻未必撼動得了僵固的情勢。
去年底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川普輔選效應未如預期,讓黨內潛在競爭者看到一線希望,結果數月過去,川普選民忠誠度依舊居高不下。在昆皮亞克大學民調中(2月16日公布),被點名的共和黨14位人選,川普得到42%共和黨選民支持,緊追在後,就是被指為川普最大競爭者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他的支持率為36%,至於荷莉則是5%,另外前副總統彭斯和前國務卿蓬佩奧各得到4%左右支持。這結果和路透社同時期發布的民調結果大致雷同。
若剔除落後群,僅在川普、德桑蒂斯、荷莉、彭斯間選擇,川普和德桑蒂斯或可謂勢均力敵(43%:41%),至於川普贏面,恐怕不在仍小贏德桑蒂斯兩個百分點,而是一旦聚焦「自我認同共和黨」或「極端保守共和黨」選民,川普就又拉開了和德桑蒂斯的差距(前者50%:24%,後者53%:36%)。在這情況下,川普怎麼可能退賽,又有意挑戰者怎會沒有顧忌。
這就讓人好奇,川普在失去「執政優勢」且官司纏身下,他的支持者何以始終不離不棄?尤其觀察政治人物等流、品行,川普絕不是好榜樣,他諸多的口不擇言和對對手近乎輕蔑的態度,無人能出其右,結果,他的選民就是欣賞他的作風,離任兩年有餘,他在共和黨死忠選民心中的吸引力依舊。
藉由美國智庫New America的報告,便提供了我們一個觀察面向。New America試著回溯川普上台前後共和黨選民的變化。即2011年當多數人還不是那麼熟悉川普時(也就是還沒受川普風格影響前),可以看出,共和黨選民的凝聚力多數來自「群體內的喜愛」,例如相對於民主黨,共和黨更明顯和「基督教選民」以及「白人選民」的熱情密切相關。
但2016年川普一介「政治素人」(之前從未擔任過任何公職或贏得任何一場選舉)能颳起旋風,除了依靠原本「群體內的喜愛」,最主要在他另外再額外加深了「群體外的仇恨」,簡單講,就是喜歡共和黨還不夠,川普的勝利方程式,關鍵之處是建立在「討厭民主黨」,也就是所謂「仇恨動員」,其效應就在確保了即使「群體內的喜愛」熱度減退,所失去的,仍能從「群體外的仇恨」拾回。
至於川普製造「群體外的仇恨」方式之一,無非先以言詞激怒本來就不是支持他的選民(對手選民),如拉美裔、穆斯林選民,再藉由這些族群的反擊(目的就是要他們反擊),回過頭去刺激原本共和黨選民的情緒(尤其本來就對美國多元文化不屑和不滿者),兩相群體的憤怒愈是火花激盪,川普就愈能鞏固自己的支持基礎。這也一定程度解釋了為什麼川普從不認為自己「失言」,反倒更熱衷於個人言語的煽動性。
這就是New America提到的,「群體內的喜愛」讓親共和黨選民支持共和黨,「群體外的仇恨」,讓保守共和黨人更為支持川普。New America並將這種現象認定為「非『正常』政治」。
回到近期宣布參選的荷莉身上,她在發表聲明中曾提到:「每天,我們都被告知美國有缺陷、腐朽且充滿仇恨。」「如果你厭倦了失敗主義,請相信新的一代。」既是參選聲明,訴求對象當然是共和黨人,既是共和黨人,則她認為誰讓美國顯得充滿仇恨和有缺陷?誰更像是失敗主義者?她聲明沒有一句提到川普,但所有人都看得出那就是針對川普的「檄文」。此刻「相信新的一代」(她比川普年輕27歲),重點或在其次了。
沒有人可以小看川普的意志和本事,過去幾年,他成功撩撥了那些對美國種族、宗教、社會多樣性反感選民的情緒,然後集結成為個人一股外顯、穩固「討厭民主黨」的力量,而成為自己東山再起的最大利基。就這一點,他的黨內同志無一能及,連同樣被指為極右的德桑蒂斯恐怕也做不到像川普那樣「奔放」。荷莉宣布參選,有媒體形容她恐怕在閃耀的片刻後就將墜落人間,這樣的表述,反映的已經不是單純荷莉個人的條件問題了。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