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專欄:中國全球掃糧推升國際糧價還造成缺糧

吳奕軍    2022年06月05日 07:00:00

俄烏戰爭導致糧食危機惡化,饑荒風暴恐將席捲全球,國際政經風險驟升,此時長期厲行囤糧政策的中國特別受到關注,近來忙著反駁過度「廣積糧」之指控,但難自圓其說。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兩大農業國衝擊全球糧食供應備受矚目,如今多地饑荒果然迅速惡化,5月19日農業分析機構Gro Intelligence執行長門克(Sara Menker)通知聯合國安理會,全球大約只剩10週的小麥儲備,糧食危機急拉警報。



 



俄烏戰爭惡化糧食危機



 



門克表示由於主要作物價格飆漲,今年全球面臨「糧食不安全」人數增加4億,警告「如果不採取一致行動,即使戰爭明天結束,糧食安全問題也不會很快解決。」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畢思利(David Beasley)也警告,全球現在有43個國家約4900萬人鬧饑荒,隨之而起的政治動盪已在斯里蘭卡、印尼、巴基斯坦、秘魯等地發生。



 



俄羅斯與烏克蘭是全球主要糧食供應國,兩國供應全球19%大麥、14%小麥、4%玉米,兩國小麥供應總量逾全球四分之一。



 



俄羅斯狂轟烏克蘭並且封鎖黑海港口交通,烏國糧食難以耕種、無法出口,波及去年豐收的小麥產量庫存,烏克蘭農業部副部長維索茨基(Taras Vysotsky)指出,1300萬噸玉米和380萬噸小麥無法順利出口,至少損失15億美元。



 



英國《經濟學人》5月以封面故事報導,俄烏戰爭令原已嚴峻的糧食危機雪上加霜,若不緊急挽救,恐將擴大饑荒災情長達數年之久,建議各國避免祭出保護政策自掃門前雪、積極運用替代方案(例如降低生質能源替代比率),並且由團結國際力量說服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三國,讓烏克蘭糧食得以出口。



 



俄烏戰爭令原已嚴峻的糧食危機雪上加霜。(美聯社)


 



中國囤糧全球付出高昂代價



 



此外,《經濟學人》4月9日也特別刊文警告,全球糧食最大消費國中國大舉囤糧,推升全球糧價並且導致多國缺糧,已讓全球付出高昂代價。



 



這篇〈當中國憂心糧食,全球付出代價〉文章指出,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地緣政治緊張以及水患嚴重威脅中國糧食供應,加上近年與重要糧食供應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外交衝突,以及俄烏戰爭的衝擊(烏克蘭去年供應中國高達29%玉米與26%大麥),使得近期中共多次強調恪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曾經飽受饑荒之苦的中共為餵飽十多億人口,多年來除了力求增產還全球掃貨大舉囤糧。全球糧價在俄烏戰前早已飆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今年1月6日表示,2021年全球糧價暴漲28%至近10年高點,今年回穩機會渺茫,與中國全球持續掃糧難逃關係,如今戰事拖延更是惡化。美國農業部(USDA)預估到今年年中,中國將擁有全球69%玉米、60%稻米以及51%的小麥儲備,只為滿足約為全球18%的中國人口。



 



去年11月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表示,中國正將糧食庫存維持在「歷史高位」,宣稱「我們的小麥庫存可以滿足1年半的需求。糧食供應沒有任何問題。」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中國進口食品(不包括飲料)達981億美元,是10年前的4.6倍,去年1月至9月,中國進口的食品量高於2016年以來的總量。



 



日本《日經亞洲》去年底指出,過去5年中國從美國、巴西等供應國大舉採購糧食,中國大豆、玉米和小麥進口量猛增2至12倍,牛肉、豬肉、乳製品和水果的進口成長2至5倍,而過去10年中國的糧食儲備增加約兩成,表明中國持續囤糧。日本自然資源研究所所長柴田明夫(Akio Shibata)直指中國囤糧是全球糧價高漲主因之一,日本的中國農業問題專家高橋五郎(Goro Takahashi)則表示中國農地分散、汙染、生產效率低,以及農民大量移居城市,糧食自產能力持續停滯。



 



中共將糧食作為混合戰武器?



 



中國囤糧規模遠超合理比例,造成糧價飆漲以及多國缺糧,遭致國際社會關注甚至指責,不知是否中共自覺承擔不起,多次反駁過度「廣積糧」之指控。



 



例如4月12日北京新浪網轉載香港《南華早報》文章〈中國沒有囤積糧食〉,認為面臨極端天氣、航運中斷、國際制裁以及衝突,北京對糧食安全的空前重視是種「謹慎選擇」,中國不應為全球糧價上漲或者區域糧食短缺「背鍋」,極力撇清中國囤糧疑慮。



 



該文誇讚中國以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全球約20%人口是「了不起的成就」,然而中國每年仍然必須進口更多農產品,旨在「彌補結構性短缺」,是建立在中國糧食增產基礎上的「必要調劑」,與所謂「大規模囤糧」無關。



 



文中並且援引專家估計目前中國對海外糧食、肉類和乳製品依賴度分別為19%、9%和30%,由於人均GDP迅速成長以及城市化等因素影響中國食品消費,全球動蕩衝擊糧食和關鍵農產品供應鏈,中國提升糧食儲備勢在必行。



 



中國在國際掃糧、併購相關企業並且大舉囤糧至少十年,向來引發操控價格、外交工具、預備變局等多方臆測,近年中國掃糧囤糧更是變本加厲,遠超合理程度,國際輿論驚覺中共恐將糧食作為混合戰(Hybrid Warfare)的武器,如今中共對不合理的囤糧數學問題顯然避重就輕,不但難以自圓其說,反更彰顯其惡行。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美中台關係、數位文化、風險管理。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