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連帶讓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不安,因為普丁一開始就宣布希望將世界安全架構回復到1997年的狀態,而在普丁的世界觀裡,不只烏克蘭,和俄羅斯接壤的波羅的海三國恐怕也都「不應該是獨立的國家」。為什麼自2月開戰以來,波羅的海的記者無不把在烏克蘭的戰爭當作在自家發生一樣報導,就是這個道理。
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無煙硝的反抗,最明顯就是表現在新聞上。首先就是反制俄羅斯另外發動的官方宣傳戰,尤其要對付普丁為合理化侵略所不斷散布的俄共歷史敘事。這三個國家的主要新聞頻道,曾一度全將電視台的台徽改為藍、黃色(烏克蘭國旗的顏色),即使在支持烏克蘭的西方國家,這種「團結」也相當少見。立陶宛最大新聞網站15min.lt甚至把「Slava Ukraini」(榮耀歸於烏克蘭)當成新聞台的Logo。
蘇聯統治時期,波羅的海三國的新聞幾乎全被共產黨控制,當時若經蘇聯最大的報紙《Truth》(真理報)錄取,等於可以幹一輩子,當然,只要不批評黨的路線就好。於今,脫離蘇聯的波羅的海三國,新聞進化早不可同日而語,根據5月無疆界記者組織公布的全球新聞自由度報告,愛沙尼亞已登上第4名,立陶宛也首次擠入10名之內(第9名),拉脫維亞也排在22名的前段班。把國內媒體整到眼看只剩下一種聲音的俄羅斯則是155名。
新聞自由度差異之大,當然也代表了人民言論、思想空間的巨大差距,即使是烏克蘭也都還排在106名,排在155名的俄羅斯,卻始終認為它有權力掌控那些自由度排名在他前面的國家。蘇聯解體,波羅的海三國在掙脫共黨教條桎梏後,言論自由都大幅長進,唯獨俄羅斯原地踏步,甚或倒退,然後再回過頭來說要回到1997年的世界,那些好不容易從鐵腕政府解脫的國家和人民,當然非常不甘心。
波羅的海三國透過新聞報導和過去的老大哥俄羅斯「開戰」,「戰況」激烈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例如拉脫維亞新聞網站DELFI曾一周內遭七次駭客入侵,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公共廣播公司的網站,也都曾因為不以俄羅斯想要的方式報導烏克蘭戰爭被俄羅斯駭客屏蔽。另有愛沙尼亞《Postimees 》的記者直接前進盧甘斯克(Luhansk/烏克蘭東邊城市)的防空洞訪問烏克蘭人,網站還同時以愛沙尼亞語和烏克蘭語報導。愛沙尼亞人口才133萬,當地關於烏克蘭戰爭的報導點擊數卻可達上百萬。同一時間,波羅的海國家的記者再不斷湧向烏克蘭前線,並陸續回傳一系列讓人心酸憤慨的戰場畫面。
波羅的海三國是2004年分別加入歐盟和北約後,才開始在自己的國家創建「真正的新聞業」。目前為止,當地媒體雖然也面臨了數位轉型、資金萎縮,或是大眾對媒體缺乏信任等問題,而其新聞自由度之高,正來自他們堅持資金透明,和不受政客、商業鉅子影響,不過,他們最為自豪的是,他們的國家再沒有人因為記者冒犯當局入獄,也沒有像一旁同樣已脫離蘇聯體系的白俄羅斯,新聞頻道成天都在播放政府宣傳。
立陶宛公共廣播公司(LRT)調查記者Indrė Makaraitytė曾在烏克蘭頻頻遭俄軍轟炸的時候說:「戰爭不在我們的領土,但情感上它就是我們的戰爭…如果烏克蘭倖存,我們就能倖存…」這句話等同是對普丁希望回到1997年世界觀的回應,即除了普丁外根本沒人有這期待。
不過,場景移到東方的香港,「1997」就又有不同意義。7月1日,中國盛大舉辦香港「回歸」25周年,很明顯地自1997年以來香港的自由出現了大倒退。25年前移交典禮,號稱全球有3500名記者前往見證歷史時刻,每個記者還都像嘉賓一樣,收到官方致贈的手錶、飾品等小禮物。25年過去,場面一如既往華麗,但包括路透社、CNN等西方媒體,卻都因為不明所以的模糊理由被拒絕採訪,且今天之前,根據彭博社的統計,自港版國安法施行後,香港已有1115名記者失去工作,入獄則有8人。然後,香港新聞自由已一路跌到148名(中國175名)。
烏克蘭的處境,刺激了波羅的海三國的危機意識,所以他們也忿然起身抵抗俄羅斯,只是不用槍砲,而是以新聞工作阻擋共產黨話語的侵略,同樣的,近在咫尺的香港種種變化,台灣人也能感受到其間的壓迫感,眼看波羅的海三國如此抵禦俄羅斯,他們的心情,我們應該會懂。至於過去一段時間立陶宛對台灣的支持,當然也可以說背後的推力就是蘇共、中共聯袂促成的。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