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專欄:《中國褐皮書》──中國僅三成完全復工

吳奕軍    2020年03月12日 07:00:00

美國知名市場研究機構日前發布調查報告《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指出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危機比媒體報導與投資人想像要嚴重許多,值得高度警惕。這是肺炎爆發後的第一份中國經濟調查報告,其重要性受到政經各界矚目。



 



總部位於紐約,在華府、倫敦、香港設有據點的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國際」(CBB International LLC)依循往例發布季度報告《中國褐皮書》,顯示至二月底累計調查約1,400家中國企業,約僅三成企業達到完全復工標準,由於沒有收入卻仍需支付固定成本,衝擊現金流,數百萬家企業恐將嚴重拖欠債務,大規模裁員風雨欲來。



 



中國褐皮書國際依據調查,並且整合美國財經媒體《巴隆周刊》(Barron’s)和《市場觀察》(Market Watch)報導資料,2月28日由董事總經理卡濟(Shehzad Qazi)在《巴隆周刊》發表報告,強調目前中國經濟下跌恐如「自由落體」,該機構執行長米勒(Leland Miller)也特別表示中國的實際情況「比媒體所報導要嚴重得多」。



 



中國經濟下跌猶如自由落體



 



《中國褐皮書》指出,該報告成立七年以來首次見到所有指數猶如「自由落體」下跌,企業收入、利潤、訂單、生產都大跌,有四成企業銷售額下跌超過一成,約有七成企業高層歸咎於疫情。



 



報告顯示,截至二月底大多數中國企業仍未復工,受訪的31%執行長表示企業暫停,另有32%要求員工在家工作,7%有員工在工作地點等待復工。也就是七成仍未上崗,只有大約三成完全復工。



 



報告並強調,疫情危機對供應鏈的長期破壞遠比短期經濟損失可怕,其中中國汽車製造業和化工業影響最嚴重,航運、物流、汽車零件、電子產品、藥品供應鏈都將遭受重擊。



 



米勒認為,中國是全球供應鏈重要環節,疫情衝擊中國重要行業,導致中國第一季GDP下跌,並且影響世界經濟。中共當局目前恐怕最擔心將有數百萬家企業拖欠債務,導致大規模裁員。



 



在本次調查中,米勒認爲稍微正面的消息是工作數字僅略有減少,表示目前中國企業雖面臨長期經濟萎縮的風險,也正暫停營運,但尚未大量裁員。



 



中共政治性報告不足採信



 



對於投資人該如何解讀中共官方數據或報告,米勒表示中共當局不但可能永遠隱瞞GDP下跌的真實數字,而且不論是經濟報告或醫學報告,都是「政治性的報告」,不足採信。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於2月29日發布數據,2月份採購經理調查顯示,中國大中型企業3月底復工率將提升至90.8%,其中製造業的復工率為94.7%,分別比2月底增加11.9%和9.1%。



 



《中國褐皮書》效法美國聯儲褐皮書模式發表中國市場調查報告,所屬機構「中國褐皮書國際」成立於2010年,主要提供獨立調查的中國經濟數據與研究報告,該機構認為中共官方資訊欠缺透明度和公信力,外界很難取得可靠數據。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前,《中國褐皮書》於去年12月26日發布第四季報告,在調查3,300家中國企業後發現現金流惡化,社會消費低迷,新訂單減少,製造業生產過剩,零售業供過於求,平均債務創歷史新高,延期付款為有史以來最差,尤其必須警惕影子銀行濫貸的嚴重問題急遽惡化。



 



《中國褐皮書》去年底指出,第四季中國企業貸款申請創歷史新高,許多新增貸款來自欠缺監管的影子銀行「高利貸」,當季影子銀行貸款比例增加接近四成,相較於2013年同季則不到三成。報告當時指出中國第四季經濟增長可能是2019全年最差。



 



去年底《中國褐皮書》報告的這些問題,都被列為2020年主要經濟風險,豈料年關後爆發武漢肺炎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而在2019年第三季報告,中國褐皮書也曾經警告影子銀行濫貸暴增,創下報告發布以來的最大季度成長紀錄,製造業、房地產業和服務業營運惡化,收入和利潤數據雙雙下滑。而且超過三成的製造業已連續多季貸款,顯示製造業週轉壓力沈重,甚至大部分理應破產。然而如果製造業失去大量工作機會,目前中國服務業市場沒有能力吸納這些失業大軍。



 



英國《金融時報》當時根據《中國褐皮書》報告指出,包括非銀行放貸、P2P網貸、資產管理公司擴張性信貸等多種影子銀行,在2019年第二、三季「大復活」,影子銀行佔放貸總額分別高達45%與39%,相較2018年中僅為21%。對此亂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去年9月24日曾經警告部分地方銀行「盲目擴張」,倘若銀行倒閉,大股東必須承擔主要責任。



 



回顧一年以來,由於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嚴重,猶如惡性循環,而今在武漢肺炎的肆虐下,劣勢難以避免,《中國褐皮書》再度為中國經濟發展留下值得參考與警惕的見證。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