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任專欄:振興券非「紓困」 和直接發錢目的不同

王乾任    2020年05月30日 00:00:00

蘇揆第一次提出的振興券方案,被釘得滿頭包之後,近日又推出第二個版本,似乎也引發不少討論。



 



這次的振興券方案裡藏有一個反直覺的操作方式,讓一些人疑惑不解,甚至大表不滿,那就是為什麼政府不直接給兩千就好,卻要我們先掏一千塊出來買三千塊的振興券?



 



從個人面來看,掏一千買三千,等於給兩千。而且,振興券好像還要自己去郵局買才能得到!



 



說起來,政府發振興券有點像百貨公司買千送百一樣,消費滿額才能拿,百貨公司送的券是有期限,而且只能在店裡消費。



 



你說為什麼百貨公司要做滿千送百的活動?目的不就是希望你之後再來消費?振興券的目的,不就也是希望大家可以消費?



 



我覺得政府這次發振興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羊毛出在羊身上(除了弱勢族群之外,這部分由政府承擔,直接發三千元),最後買單振興券費用的支出,是從你的口袋裡掏出來的!



 



或許有人會說,政府強迫人民掏錢買券?



 



你得先花一千塊才能買到三千塊,這三千塊又是一定得花掉,這不就等於政府強迫我們花一千塊嗎?



 



目前看起來,雖然振興券不排富,但好像也沒有強迫你非買不可。也就是說,如果你完全沒有東西想買,那你可以不要花一千塊買這三千塊的振興券。但是,如果有東西想買的人,花一千塊就能將錢的價值增加兩倍,我猜應該很多人樂意!



 



振興券發放方式如果成功,既能活絡市場、促進流通,還可以減少政府舉債。(取自交通部觀光局官網)


 



我得先說,這次振興券方案未必能夠成功!不過,政府的嶄新嘗試,頗值得嘉許。



 



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做乘數效應,我先簡單說明一下,大家就會知道這次的振興券的操作手法。



 



假設銀行有一萬塊錢,有人來跟銀行借一千塊,銀行答應把錢借給對方(但要收利息),不過,銀行要求對方把錢存在銀行,要用時再領。



 



當借貸成立,銀行的帳面數字就從原本的一萬塊變成一萬一千塊。假設有十個人各自跟銀行借了一千塊,都存在銀行裡,那麼銀行的帳面數字就從原本的一萬塊變成兩萬塊。而且,之後還會有利息收入。



 



現代銀行的運作邏輯,就是上述原理。準備一筆錢,透過承做貸款,收取利息之外,也因此創造出帳面的資產增值。也就是說,可以讓一塊錢發揮超過一塊錢的效力,經濟學稱之為乘數效應。



 



政府這次的發放振興券手法有點類似。假設全台灣有兩千萬人需要各花一千塊跟政府買振興券,那麼,政府能從民間收到兩百億資金,接著政府放出六百億的振興券,帳面負債四百億。



 



這六百億有時效性的振興券,在市場上流通一段時間後,最後由接收的商家跟銀行兌換回現金時,如果沒有全部提領而是存在銀行裡,不就等於創造出六百億的資金?於是,這時候市場上總共有八百億的資金(加原本收入兩百億存,因為都在銀行裡),扣掉原本舉債的六百億,還多出兩百億。



 



這種發放方式如果成功,既能活絡市場、促進流通,還可以減少舉債,不是一舉兩得嗎?



 



當然,上述的估算簡化了非常多的部分沒有談。例如:振興券在市場上使用時,民間再額外拿出來消費的資金。



 



有一些人質疑說,國外很多政府都直接發現金,為什麼我們要多此一舉?



 



發現金自然是一個簡單方法,但是直接發現金就是要政府舉債來發錢給人民。這些錢也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政府得發債籌募,日本政府這次為了每個國民都發十萬日幣就發行了不少國債,讓原本沉重的債務問題變得更加嚴峻(而且這十萬是紓困不是振興,功能根本不一樣)。



 



若不是這些國家被疫情嚴重衝擊,市場信心與流動性大幅衰退,不得已之下只好普發,哪個政府願意舉如此多的債,只為了普發呢?



 



這就好像之前一直有人在吵說,國外都普篩,為什麼台灣不普篩一樣?難道國外那些做普篩的政府,比較傻嗎?



 



當然不是,單純只是情況不同,做法不同而已。



 



說真的,我們要感恩,台灣能守住,疫情沒擴散,嚴重受衝擊的產業侷限在某些領域而不是全部都垮(別忘了重災區政府之前也推出紓困方案),所以還能有餘裕來做振興方案。



 



外國普遍發錢,不是振興市場,是紓困。紓困部分,台灣之前也做了不少,雖然還是有一些篩選機制而不是普發。不過,把兩個不同目的的金錢發放混淆一談,只怕有一些批評者也沒搞清楚狀況?



 



振興的目的是活絡市場經濟,找回民眾的消費信心與花錢意願,跟紓困大不相同。這次的振興方案也許反直覺,甚至會有一點麻煩,但是,能夠減少舉債的新嘗試,我覺得試試無妨。真的收效不大,至少成本支出也不高,且還有機會再推其他振興方案,不是嗎?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