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找到自己,前進未來──《憾山河 憾向世界》觀後感

楊豐榮    2023年11月30日 00:00:00

紀錄片《憾山河 憾向世界》導演林正盛的作品曾代表台灣角逐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其個人更曾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而紀錄片主角陳明章身為台灣三金得主,其作品《流浪到淡水》、《追追追》等歌曲,也深受大眾所喜愛。



 



整部電影以紀錄片形式呈現,深刻展現了台灣音樂的演變,並從台灣在地的視角,探究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陳明章的音樂歷程也同時揭示台灣政治對音樂的深遠影響。



 



若以音樂的觀點來看,陳明章運用多樣樂器,以傳統民謠的思考,呈現了獨特的音樂風貌。他超越了音樂的學習框架與限制,展現了更寬廣的視野。



 



以台語歌為例,從歌仔調唱腔到日本演歌唱腔,再到現今台語歌現代化,台語歌的發展呈現了各個時期所發生之故事及相對應的政治背景。而陳明章的音樂亦是如此,大眾能在他的歌中找到台灣過去的記憶,也從中看到台灣走向自由民主的過程對音樂所產生的影響。



 



而樂器的演奏模式及表演場域也跟隨著台灣過去的演奏家一同進化。過去我們看到傳統的北管、南管,對其印象可能停留在廟會等傳統場域,然而,現今相關傳統樂器的發展卻更為多元,不僅有傳統樂器表演者,還有一群人將其演奏模式帶入電影、電視和獨立樂團,使其展現新的風貌。



 



從台灣在地視角出發,陳明章的紀錄片讓人聯想到2015年上映的《灣生回家》。雖然兩者的敘事角度不同,灣生回家是以當時在台出生的人,年幼時因政治或其他關係回到日本。但在年老的時候,回頭探索其原生地之故事。而本片的視角則是以陳明章自身的經歷,從其角度記錄在台灣所發生之故事,其以歌曲的方式記錄當下的情境,將這些故事以「野史」的方式留下,使眾人可透過音樂,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環境。



 



歌曲並非從虛無創造而來,而是需要透過聲音、影像,甚至是廟宇旁的壁畫,形塑一個與在地連結的故事。例如,歌曲《下午的一齣戲》在當時,即因政治因素無法立即對外呈現,直到解嚴後才得以呈現在大眾眼前,讓大眾現在可透過作品了解當時台灣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的真實感觸。



 



在台灣目前的電影環境下,拍攝紀錄片相對吃虧,在票房上的壓力也相對較大,相較於劇情片,大眾似乎較不願花時間去了解一個人的生平或一個事件的經歷。然而,筆者認為,雖然這部電影可能不如常見動作片般高潮迭起,但觀眾在情感上一定能發現那些台灣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也展示了陳明章老師如何以現代化方式演繹傳統樂器,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樂器本色,進而提升電影作品至新的高度。這不僅讓人看到傳統樂器的發展性,也讓人注意到現今傳統音樂的保存所面臨的困境,需要大眾重新回到自身,去看待、面對、學習。



 



陳明章老師曾說,我們都應該面向海洋、走向世界,將這樣的想法實踐於生活中。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型國家,我們應該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同時保留自己的根。這正是《憾山河 憾向世界》所呈現的精神,找到自己,前進未來。



 



※作者為27歲的室內設計師和YouTuber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