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國文課程何必要「文以載道」?

陳文卿    2023年12月11日 00:00:00

網路時代,各種便捷的通訊軟體,取代了傳統文字書寫功能。火星文符號以及更多無厘頭的用語,更完全跳脫傳統上講究起承轉合,中規中矩寫成一篇文章的方式,因為現在時興三言兩語把話講完。因此中文若僅作為一種華人的溝通工具,國文課其實也可以取消了。因為念到高中,常用的中文字以及用語大概都已認識,且可以運用純熟了,何必再浪費時間去學習?但相信這是絕大多數人所不贊同的。



 



因此國文課應該有更重要的意義。第一是文化思想,第二是語文美學,第三是邏輯訓練。



 



就文化思想而言,若能精選古聖先賢諸子百家的學說論述,或近代文哲大師的創作,讓學子們一窺數千年中華文化的堂奧,是最重要的功能。



 



就語文美學而言,唐宋詩詞,甚至現代詩,都是利用文字的字形、音韻,而構成不論是朗誦或默讀,都可以在腦海裡浮現的意象。包括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妙風光,以及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思念故國情懷,這種文字與圖像的結合,是學習中文的最大收穫。



 



就邏輯訓練而言,起承轉合精密結構的文章,如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及如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等,都是精采絕倫的論辯傑作,層層推演邏輯清晰嚴謹,說理更是井然有序,應該可作為司法官寫判決文的最佳參考典範。學生藉由學習過程,寫作時用詞可更精煉,而不致有太多的贅詞。這樣的邏輯訓練,對於未來學習任一課程,甚至職場上的溝通談判,都應該有極大助益的。



 



至於所謂文以載道,則是將語文作為思想傳播,理念宣揚的工具。其實不見得是要強迫學生學習的內容。因為涉及到立場、價值觀的判斷,可讓學習者未來的自我發揮,不必藉由學習的過程強行灌輸給學生。



 



以最近引起爭議的顧炎武「論廉恥」一文,在新課綱中未被收錄進去而遭批判是「無恥課綱」為例,就是執著必須「文以載道」的盲點所致。廉恥的重要性,誰都不能否認,但這是倫理道德的議題,與要不要放在國文課本中,讓高中生學習是兩回事。主事者未收錄「論廉恥」一文的考量為何固然不得而知,但不能因此就作全盤否定。否則如果有一篇談忠孝的文章被拿掉了,難道就可以說這是不忠不孝的課綱嗎?



 



※作者從事環保服務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