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之水,養一方之人。喝不同的水,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思維見識,自有不同。如果不到外面世界走走,那小小方圍就形塑成你的格局。有什麼格局,就有什麼結局。提升格局的最佳方法,就是讀書,旅遊,增廣見聞。
台灣有很多自小就是學霸,一路順利拿到博士。因是學霸,他人敬畏有加,不敢親近。而他也埋首學業,心無旁鶩。
學霸意即在某個特殊領域,獨霸一方。愈狹隘的領域,愈侷限他的視野。井挖得夠深,僅能說他學問深奧,不能說他見識廣博。畢竟,井的方圓有限,見識自然受限。由井觀天,天地就是這麼大。除非你能跳出井外,才能體會井外開闊的世界。但是,井挖得愈深的人,跳出來的機會愈小。
格局至少有三維,高度,廣度與深度。學霸博士的深度,毋庸置疑。但是,太過深奧的專業知識,一般人「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
旅遊可以提升「一般」見識,增加高度與廣度,了解外面世界的長相,也因此,可以用「一般」的語言來解釋你深奧的內涵,造福「一般」人群。
譬如,當代日本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事實上,他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麻省理工學院的原子力工學博士,並不懂管理學。為什麼後來成為管理學大師?簡單來說,走遍天下,邊做邊學。更重要的是,他有強烈的好奇心與一些「江湖撇步」。
他年輕時曾想當音樂家,主修單簧管,但是沒有錢買,他就去當導遊賺錢,作了六年。最初,英文很破,遊客很不滿意,因為「莫宰羊」,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他就想了一個「撇步」,製造手冊,加上圖片,遊客聽不太懂,他就拿出手冊邊指邊說,遊客看懂了,很滿意,就大方給小費。他用這「撇步」,賺比別人多三、四倍的小費,不到一年就買下單簧管。
事實上,他個性內向,不善交際。但是,環境逼人改變(猶太人很多專長與「撇步」也是被逼出來的)。遊客時間不多,你必須善用「撇步」,在最短的時間與他們打成一片。講笑話,裝無辜都可以。
他又很用心登錄遊客名冊,快速建立遍布世界各地的「人脈」。另外,為了讓遊客在最短時間,看到最多東西,他必須嚴格執行「時間」管理。他要考量遊客的年齡,什麼時候上厠所,什麼時候用餐。這點到那裡,要花多少時間。這些,都必須精算,嚴控,才能達到最佳效率。
想不到,後來當企管顧問,這些「撇步」,全部派上用場。
他的「撇步」,源自小學六年級,他告訴父母要獨自搭火車去看祖父母。父親給了二道題目,過關才可以。
第一道題目是,必須背出由橫濱到門司(祖父母住處),列車停靠的所有站名。第二道題目是,不只要背得出站名,還必須把各站周邊的山川等各種地理資訊,包括神社,寺廟,古城等名勝古蹟,甚至工廠等地點都要查個清楚,並且要能詳細說明從車窗看出去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為達目的,他開始查詢各種資料,對照地圖,拼命背誦。奇怪的是,不但沒有壓力,而且樂在其中,很快得到父親的首肯。
這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作任何行動之前,必須先「作足功課」。
他在麥肯錫顧問公司工作 23 年,而麥肯錫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公司,開會都在一流景點,他精選 15 個景點,來說明他的人生「撇步」,書名是:「旅行與人生的奧義」。哇,他竟然把旅行提升到哲學層次。
這本書,主要介紹景觀與料理。因為,他認為一般遊客多只記得,「看到了什麼」,「吃到了什麼」。法國有句諺語:「你吃什麼,你就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料理也有層次之分,原始人吃飲食習慣跟我們現代吃的飲食文化,截然不同。看的東西也有層次之分,所以每個人的眼界與視野不同。
他介紹的 15 個景點,我去了超過一半以上。如波羅的海 Baltic 遊輪,伊瓜蘇 Iguaçu 瀑布,捷克布拉格 Prag,中東杜拜,多明尼加的「別墅公園」(Casa De Campo) ,尼斯,威尼斯,摩納哥等。我認為,義大利的阿瑪菲 Amalfi (羅盤應用,由此開始),最值一提。
因為我也去過阿瑪菲附近的波西塔諾Positano 的聖彼得羅五星級飯店聖彼得羅 Il San Pietro,路面看不到飯店,必須乘電梯下去。飯店附著在險峻斷崖的山腰,懸浮在海天之間,綺麗景色,天上人間。
他說,有句名言說:「看了拿坡里Napoli (披薩 Pizza 的起源地),要死再死吧!」他認為,應該改成:「看了阿瑪菲海岸,要死再死吧!」,我舉雙手贊成。這海岸線,由拿坡里附近的蘇連多 Sorrento 為起點,延伸大約 40公里,到薩萊諾 Salerno 為止。
50 多年前,我們初中時就唱:「歸來吧,蘇連多!」那首歌,當時,連義大利在那裡都不知道,遑論蘇連多。但是,那個人不為那首曲子陶醉?親臨其境,那首歌自然由內腑升起。那種美,令人感動到:「你沒看過這樣的景色,你不能死啊!」
「現代管理學大師」的杜拉克 (猶太人),則是以「旁觀者」書中的 15 個人物來闡述他的經營理念 。
一個由旅遊切入,一個由人物入手,都是「知識旅程」,都很引人入勝。
杜拉克是法學博士,但是,他也遍遊各地,酷愛音樂。
他的祖母當時在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擔任獨奏,樂團指揮是赫赫有名的馬勒Mahler (猶太人)。
杜拉克愛好歌劇,18 歲赴德國漢堡擔任一家出口貿易商行的練習生,一天晚上,他到漢堡歌劇院看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 Verdi 的歌劇「福斯塔夫」Falstaff,驚為天曲。後來發現,這部活力四射的歌劇,竟然是韋威爾第在 80 歲時的創作。有人問他:「你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創作?」他回:「生為音樂家,我一生都在追求完美。」
這對杜拉克衝擊很大,他也要追求完美,直到生命最後一天!
很奇怪,這些高人都熱愛旅遊與音樂,包括音樂家孟德爾頌 Mendelssohn(猶太人),美國經濟學家葛林斯班Greenspan (猶太人),尤其是葛林斯班,真是傳奇。
他畢業於朱利亞 Juilliard 學院,主修單簧管,並成為職業演奏家。有天在路上,看到義大利來的街頭藝人,那種指法,渾然天成,刺激他放棄音樂,轉念經濟,拿到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成為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
也許是旅遊增廣見聞,音樂提升想像力。
世間高人何其多,台灣也有。台灣「旅遊達人」,多不勝數。然而,能成為「旅遊高人」幾希?有沒有「作足功課」,就是「達人」與「高人」的分水嶺。
達人只是通達,高人則需高深。深度夠高,才能成為高人。用白話說,就是書讀得透徹,才是高人。底蘊深厚,才是高人。
其實,台灣高人也不少。譬如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博士。他生長於窮鄉僻壤的雲林縣褒忠鄉,是道道地地的「庄腳囝」,能有什麼見識?「庄腳」沒什資源,窮則變,變則通,也因此,他終身強調創新!
靠著勤奮不懈的努力,讀完成大電機博士,成為台大電機系敎授,台大學術副校長,科技部長等。
為了與世界各國學術交流,也遍訪天下。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一年,更是大開眼界,震撼不巳。進一步體會,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所以寫了「創新的人生」一書,敍述創新的重要與創新的方法。
陳良基有次開會,回台機位滿艙,被升等到商務艙,隔壁竟然坐著華碩的施崇棠,既是同行,相談甚歡。他的一些計畫,竟然得到施崇棠的支助。
他也熱衷音樂,專長梆笛(職業水準)。 任成大國樂社團長,人數高達 450 人,如何指揮這麼龐大的團隊,是一大工程。這些經驗,為他將來管理系所,學校,部會,打下深厚底子。
由上可見,旅遊會得到書本沒有敎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也會有很多意外收穫。
旅遊見識,改變人生。有為者,亦若是!
大前研一說,不必想太多,有機會就走,馬上走!想要成功,立刻打包,上路吧!
※本文作者在紐約經商超過40年。2016年結合台灣各界旅外人士在華府創辦「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是美國以台灣為研究核心、規模最大的智庫,尤其効法猶太人捍衛以色列的精神,從而影響美國外交。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