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走過228悲情 香港逢百年變局

孫國祥    2021年02月23日 07:00:00

從1974年到1989年全球經歷第三波民主化,有30個國家從威權政權轉化成民主國家;多數國家都曾遭遇類似台灣在1947年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像阿根廷、烏拉圭、希臘、智利、巴西及南韓等。臺灣經過30多年的民主化變革、置換、移轉及鞏固等過程,在近日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所公布的2020年民主指數,臺灣已成為一個「完全民主」的國家,排名高居東亞之首,在167個受評比國家地區為第11名。



 



各國在邁入民主化過程,經常會遇到前威權政府官員所犯下對於殘害蹂躪人權的罪行,如任意逮捕、栽贓、囚禁、侵占、酷刑、不加審判的監禁及殺害等;就如同香港從2014年到2019年為爭民主所進行的「雨傘運動」及「反送中事件」,據報載香港公權力動用私刑、涉嫌強暴、栽贓嫁禍、抗議者被失蹤、被墮樓、被浮屍等事件層出不窮。



 



對於新的民主政權如何處置威權政府過去的不法行為,都是新的民主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意即如何進行「轉型正義」,回復受難者名譽、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以達到真正的社會和解;因為尋求真相是實現正義最好的方法,能獲得正義才是完成真正和解唯一的道路。



 



臺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令」之前,228是禁忌。隨著1980年代末臺灣民主化的快速發展,與228相關書籍、報導、評論漸漸打開臺灣人塵封己久的記憶,各界紛紛要求政府應對受害者進行平反,嘉義市率先於1989年樹立全台第1個228紀念碑,時任總統李登輝也在1995年2月28日在台北市228和平公園之「228紀念碑」落成日,代表政府向228事件的政治受難者及家屬正式道歉。



 



今年是臺灣「二二八事件」第74週年,過去在許多民間團體與民選政府共同努力下,已逐步著手進行真相調查與責任歸屬、清查白色恐怖政治檔案、整建「228國家紀念館」,展現對人權的重視;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積極還原1945年至1987年威權時代的歷史,並以元首身份向原住民致歉;隨後於2017年公布「促進轉型正義條例」、2018年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19年通過「政治檔案條例」。



 



過去幾年,臺灣己逐步建立推動轉型正義的法律和組織、國家級的人權博物館、以及獨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藉由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及還原歷史真相,讓臺灣人權更加鞏固,讓年輕世代更能夠貼近過去的歷史,體會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可貴,讓臺灣社會面對歷史傷痛不再重蹈覆轍。



 



反觀香港已從過去絢麗的「東方之珠」逐步走向暗淡無光的「人間煉獄」。2020年港版國安法的實施,讓中共對港人「馬照跑、舞照跳」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承諾,就如同早年與西藏所簽訂保證60年不變的「和平協議」及近年習近平對美國所主張「南海島礁不軍事化」一樣,都只是中共當下「權宜之計」或「過渡策略」,中共「以假治國」本質是不變的—「謊言千遍真理自現」;如果港人或國際社會認真相信,「中國就贏了」!



 



「身為香港人的悲哀」正在上演。香港人正以人身安全捍衛自已的民主法治及不被禁錮與操控的自由思想,為爭取自己的人權與正義所努力;過程將充滿荊棘與險阻,並時刻面臨中共專制政權的殘暴酷刑。今日臺灣就是明日香港,中共不法不公行為都會載入史冊,正如美國拜登總統所言:「中國會為其侵犯人權行徑付出代價」。



 



獨裁國家的人權是永遠得不到保障,受難者的正義永遠得不到回復,其家屬也永遠等不到真相、賠償、歸還與撫慰,更無法公開紀念及要求將加害人繩之以法;香港人正面臨「百年來未有之變局」,臺灣已走過悲情的時代;雖然臺灣仍有許多威權體制的象徵尚待處理及過去威權政府官員所犯罪行尚待研議,但臺灣社會已能以更寬容的態度審視過去執行獨裁政權命令所犯下錯誤的人,臺灣人民也更能體會民主人權的核心價值,不會讓威權體制再度出現在臺灣這塊土地。



 



※政府前駐美人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