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選民不想聽敗選的政黨「講道理」

陳嘉宏    2023年01月02日 07:02:00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評論民進黨政府的敗選檢討時說:「蔡總統在敗選後表示『地方選舉跟總統大選是兩回事。』這是像我(小笠原)一樣的海外研究者分析選舉結果後講的話,不是總統在該反省的時候應該說的話,這樣只會讓民進黨遠離政權,前總統陳水扁跟馬英九政權都是這樣。」這段話精準地點出蔡政府面對這場敗選的心態,也說明了民進黨此刻陷入困局的關鍵。



 



蔡英文說地方選舉與總統選舉是兩回事,言下之意,是蔡英文認為,如果這次是總統選舉,聚焦在兩岸外交、國家大事,那選舉的結果就不一樣了!這個說法,比較像是個「敗選分析」,而不是「敗選檢討」。這樣的「敗選檢討」從總統兼(前任)執政黨黨主席口中說出來,她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做得沒錯,只是戰場不對」;更深一層的蘊義是,蔡英文對這次選舉結果的「不服氣」。



 



選後,這種「不服氣」的氛圍也瀰漫在民進黨公職身上。例如,郭台銘只是一介平民,不管他再怎麼主張BNT疫苗有多好,一句「謝謝指教」、「謝謝郭董的意見」就可以回應的事,偏偏衛福部長薛瑞元出來宣稱郭台銘像是一個「BNT推銷員」。此話一出,果然引起軒然大波,最後還勞煩閣揆出面圓場道歉。



 



例如代理內政部長的花敬群,他在質詢台與國民黨立委爭得面紅耳赤,最後在盛怒之下自顧自地走下質詢台遭到立委喝斥,也留下「蔑視立法院」的譏評。立法院質詢備詢總是針鋒相對,是非對錯很少人搞得清楚,但花敬群此舉卻又為執政團隊留下「好辯」,甚至「傲慢」的註解。



 



凡此種種,都不是一個甫經選舉大敗的政黨該表現出來的形象,也難怪,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在選後三天做的11月國政民調,蔡英文滿意度其實只小跌2.1%,但在一個月後做出的12月國政民調,蔡英文滿意度又續跌了7.6%,創下過去3年總統滿意度最低的紀錄。這一切都在告訴民進黨與蔡英文,「敗選」不是民調下跌的主因,「面對敗選的態度」才是民調下跌的關鍵。



 



對一個亟欲在13個月後的另一場選舉扳回一城的政黨而言,面對敗選的反省不是一句「我輸了」、「我努力不夠」、「我對不起支持者」就結束了。很多政黨與政治人物的問題是,敗選報告寫得洋洋灑灑,但字裡行間都在為自己辯解。那些移情卻未必別戀的選民,其實不想聽敗選的政黨跟他「講道理」,他們真正想看到的是「改變」;「改變」不是要你向勝選方繳械投降,而是一種在政策上,人事上,以及態度上與以往徹底的不同。



 



蔡英文在敗選後明快地敲定兵役延長政策是個好的起步,但在小笠原欣幸的評論裡,留任蘇貞昌不是一個好的決定。而所謂「地方選舉跟總統大選不同」,這是懂台灣選舉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根本不需要由一個敗選的黨主席出來為自己辯解;至於忙著與在野黨吵架的閣員則是更等而下之了,這哪是一個敗選的政黨所應該表現出來的態度?



 



選舉勝敗如此懸殊,不僅代表民進黨已失去如段宜康所言的「解讀民意的能力」,更代表你的對手一定做對某些事。敗選的一方如果此時此刻還六神無主,不知該怎麼修正調整,那就試著去讚美你的敵人,欣賞你的對手;當敗選方能不帶情緒地欣賞對手的勝利,自然就能夠做出正確的調整。



 



相較於四年前蔡英文在敗選後用力地改變自己,蛻變成「蔡英文2.0」,民進黨現在的問題是中樞無主,黨公職與支持者真的相信「地方選舉跟總統大選是兩回事」,既沒有足夠的危機感(想想看4年前的「亡國感」),也沒有「退一步即無死所」背水一戰的決心,陷入失能僵滯的狀態。



 



人民給的機會稍縱即逝,當政黨繼續虛應故事,黨公職錯以為還有大鍋飯可以吃,游移的選民就很難再回來。當走到這一步,就是政權輪替的時刻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