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般的論文抄襲案,林智堅論文爭議有一項根本的不同,就是他兩份論文指導教授都出面力挺林的論文沒問題。其中,他在中華大學碩士論文的指導教授王明郎發生聲明指出,林智堅確實有參與討論、問卷發放、回收及資料分析,碩論使用相關研究內容實屬合理合情。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陳明通更發出4千字長文詳述相關爭議表示,外界若認為文字相似、語法相同就是抄襲,「這完全是去脈絡化的說法」。
當然,指導教授認為沒問題,未必就代表論文沒問題;但這個現象也代表,現在所有對林智堅論文的指控,也是對他的指導教授們學術能力的質疑。尤其陳明通不僅曾長期擔任台大的專任教授,也曾是台大國發所的所長,這其中可能涉及的學倫爭議與對台灣高教的後座力,將遠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巨大。
教育部或科技部對於所謂的「學術抄襲」看似有明確的定義,不過,任何形式化的評鑑,總會出現另一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產物,它用在不同的學門與學術機構之間,也可能有不同的認知。比如說,研究主題類似,操作型定義與數據也相同,是否適合兩本碩士論文,學術界恐怕就有不同見解。又比如說,所謂的雷同(抄襲?)如果是出現在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而非論文本體或結論,情節嚴重程度也可能會有不同,而這也是陳明通的四千字長文裡亟欲解釋的部分。
而即使某個程度的(雷同)抄襲真的發生了,不同的學術機關也可能會根據對論文的不同要求(碩士、博士與期刊論文)有不同的處理。有的直接判斷失格,有的認為僅是瑕疵要求補正,其實並非一定是個「有無抄襲」、「非黑即白」的答案。
林智堅案的棘手處在於它是一個根據選舉而生的學倫事件,而他的指導教授陳明通曾任蔡英文政府的陸委會主委,現任的國安局長,是民進黨色彩濃厚的政務官。至於負責召集台大學術審查委員會的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同樣有名,他不僅是當初力抗民進黨政府的挺管大將,還曾在大阪關西機場事件匿名謊稱自己是「我們這群職業外交官」,發文抨擊民進黨政府的對於「特命全權大使」之任命,一度引起軒然大波,雙方政治立場早已涇渭分明。
誠然,蘇宏達的政治意識形態不構成他必須迴避審查會的理由,不過,他日前公開發文給台大社科院師生,指稱此事件是「醜聞」,以其身兼審定委員會召集人身份,在未詳細調查並聽取各方說法的情況下,如此說法已經有失客觀中立。果不其然,民進黨隨即召開記者會指稱蘇宏達偏頗發言未審先判,他們不相信蘇宏達召開的審查會公正審理此案。
論文爭議事件發生後,網路上多的是指控「因為是陳明通,所以一定會護航林智堅」的說法(其實指導教授對外當然會「護航」自己的研究生),泛藍陣營如此嘲諷陳明通,其實就與此刻泛綠陣營質疑蘇宏達立場,對他充滿不信任如出一轍。此事之於台大,已經是先天不良,如果再放任不必要的情緒發言,製造事端,審定委員會的最後裁決不僅無法定分止爭,還將衝擊大學自主,成為另個爭議的開始。
學術或許不想去沾惹政治,但在政黨攻防下的林智堅論文案裡,政治早已鋪天蓋地而來。只是,選舉終究會過去,政治的後果卻往往只留下讓學術獨自承擔;台大在審理過程必須哀衿勿喜,「我心如秤」,才能把屬於自己的信譽留下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