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的論文門已經擾攘竟月,上週最新的發展是另一位(被)抄襲方余正煌在幾天前出面宣稱他自己「沒有抄襲」,外界認為這是「打臉林智堅」。不過,如果仔細檢視林智堅及其團隊過去一個月的發言,他說自己的論文是「原創」、「比較合邏輯」;但從未指控余正煌抄襲,這兩件事的確有所差異。
兩邊都說自己是「原創」,那到底是誰「抄襲」?本來,這可以比較論文出版的時間序,判斷余應該是先於林。不過,林智堅又將他的論文大綱與草稿進行公證,強調「已經出現被指控雷同文字的部分,最早就是出現在我的論文裡」,使得此事又變成羅生門。這當中到底孰先孰後?最有資格說話的是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畢竟,在2016到2017年的時空裡,他是唯一同時看過並指導過這兩篇碩士論文的教授。
研究所論文寫作是師徒制,除了極少數出類拔萃的研究生外,指導教授幾乎完全掌握研究生論文進行,教授要研究生往東,很少有研究生敢往西走。過去一個月來,外界所有有關這兩篇論文為何在論文的章節安排與研究設計部分存在「複製、貼上」的質疑,陳明通在他7月23日與昨天的兩次聲明裡都曾努力地提出解釋。他的說法在學術上通不通?在此暫且不論。不過,陳明通認可兩本主題類似、資料相同,研究方法相近的論文,在短時間內出版成兩本碩論;他身為指導(口試)老師,當然要為這兩本碩士論文負最大的責任。
從陳明通聲明的時序點推估,這應該是一件在短時間內把一本碩士論文的資料擴充為兩本的作法。所以,日前投書本報的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副教授高志文說,同一教授研究室的碩士論文內容重複涉抄襲,比較像是同學間便宜行事,畢業習作抄來抄去的作弊行為,指導教授的過失責任遠高於學生。中研院院士陳培哲也說,此一論文門事件,「指導老師的責任最大」。
台大學倫會議即將在兩個月內針對此一論文門事件做出決定,在此有兩點提醒與預判:
第一、設若林智堅還是因此遭判論文失格,民進黨身為執政黨,必須完全尊重台大學倫會議的判斷,絕不可因學倫會議召集人蘇宏達過往的發言進行任何政治指控,否則必將傷人傷己。從這個角度來看,林智堅與陳明通不該缺席先前學倫會議的約談,反而應積極出席會議為自己的立場與主張辯駁。畢竟,所謂「抄襲失格的論文」與「有瑕疵必須補正的論文」仍有層次上的差異。
第二、在政治效應上,若公證的初稿資料與時序可證明陳明通所言:「是他先修正林智堅論文相關部分,再交給余正煌參考。」林反而變成這場論文門事件裡的「受害者」,這當然也是府黨多次出面信心喊話的原因。事實上,幾乎多數的民調資料都顯示,「論文門」雖然遲滯了林智堅在桃園的選戰佈局,但對林智堅桃園選情的傷害有限。林智堅與陳明通的聲明,代表他們正在為台大學倫會議的判決預先損害控管,停損的線是劃在指導教授陳明通身上,即使最後遭判論文失格,民進黨內也不存在「換堅」的選項。
論文門事件幾番轉折,早已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陳明通昨天概括承受的聲明,更像是民進黨最後清理戰場、轉移陣地之舉。學歷本不代表能力,林智堅從一個放棄學習的年輕人,變身為五星級的新竹市長,應該是一個極為勵志的故事,卻因為市長任內公餘進修的一篇碩士專班的論文而幾乎蒙塵,這是他個人始料所未及,未來也必將成為選戰危機管理的經典教案。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