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自己臉書預測年底的地方選舉結果,國民黨拿下15席,民進黨僅剩5席,此說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小笠原是日本學界有名的台灣通,幾次總統立委大選都精準地預測得票率與立委席次,他的說法當然值得重視;不過,小笠原自己都坦承,他觀察這次台灣地方選舉並未實際進行田野調查,只是綜整各家民調的結果,所以有可能出現錯誤。
選舉投票日倒數26天,許多關鍵選區現在要論定輸贏的確言之過早,原因在於這次選舉所呈現的幾項特色:
第一、這次選舉太冷了。以前的選舉往往在選前三個月即有捉對廝殺的選戰味,但這次選舉可能要到最後這一個月,甚至本週台北市長選舉公開辯論之後,才進入真正的選戰節奏。選情冷,意味選民對選戰不關心,對候選人感到陌生,也還未真正思考手中的選票要支持誰。由於國民黨候選人尋求連任者眾,連任者在偏冷的選舉裡有主場優勢;加上民進黨在桃園、基隆及新竹三個傳統藍營優勢區的現任首長都即將卸任,接棒者不容易在朝野對決的民調中被看好,都造成藍營候選人普遍被看好的態勢。
第二、2014年地方選舉充斥著要擺脫當時馬英九軟弱執政的氛圍,2018年地方選舉則有韓流當道,鼓動當時「教訓民進黨」的氣氛;但這次選舉裡,既無焦點議題,也沒有關鍵選將,導致負面議題主導這次選舉。林智堅論文案發生在四個月前,但直到現在桃園、新竹兩個關鍵選區都還糾纏在不同的論文風波。至於首都市長選舉最大的議題居然是所謂的「疫苗弊案」,讓雙(三)方各說各話,也掩蓋了選民對候選人城市願景、行政能力及個人性格特質應有的檢視。
負面選戰會讓選民認為「天下烏鴉一般黑」,進而疏離這場選舉,此又與第一項特色「偏冷的選情」互相惡性循環。
第三、這是首次政黨基本面與選戰節奏脫鉤的選戰。觀察歷次地方選舉,政黨支持度與所屬政黨的選舉成績高度相關,政黨支持度越高,越容易取得更多的地方縣市席次,反之亦然。政黨支持度越高,意味著基本盤堅實,所屬政黨的支持者比較願意傾聽政黨領袖的號召。去年的四大公投案,執政黨原本一路落後,若干議題到投票前甚至還落後10多個百分點,最後竟全部翻轉,關鍵就綠營支持者有捍衛自己支持政黨的強烈動機。
截至目前為止,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仍處於相對高檔,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也超過國民黨10%以上,設若最後選舉結果如小笠原先前的預測,將改寫台灣的選戰教科書。
選戰議題一體兩面,同樣是抄襲案,藍營打下了一個五星市長;綠營狗尾續貂,即使以為直指對方要害,其實仍是在對方設定的議題裡,不但難以有效得分,還可能打高了對手。同樣談防疫,焦點可以放在所謂的「高端弊案」,也可以突顯過去兩年半台灣所締造舉世稱羨的防疫成績;成功搶佔議題高位的一方,往往能夠主導論述,其所造成的選舉效應更天差地遠。
這場地方選舉裡打到現在,在野黨克服各種條件的劣勢,成功地主導議題,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倒是民進黨,儘管擁有基本盤優勢,卻一路疲於奔命,遭在野黨牽著鼻子走,表現得動輒得咎。未來26天選戰的關鍵在於民進黨能否催動基本盤,號召支持者出來投票,若無法在短時間扭轉這樣的氛圍,小笠原的預言就可能成真。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