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狂牛非萊牛 不要魚目混珠搞惡鬥

陳嘉宏    2021年11月26日 07:02:00

2009年,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與美國簽訂〈台美擴大美牛進口議定書〉,台灣同意擴大美國牛肉進口。這引起在野的民進黨強烈反對,因為前不久美國曾爆發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案例。當時,一隻因狂牛症發作,而不斷顫抖乃至於癱瘓的牛隻影片到台灣到處瘋傳,民眾對於狂牛症的恐懼非常具像而且真實,也累積民間社會對美國牛進口台灣的強烈抗爭能量。



 



2009年11月14日,民進黨在時任黨主席蔡英文的帶領下,發動「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示威遊行活動,要求國民黨政府與美國重啟談判,修法禁止美牛進口。在壓力之下,立法院在2010年1月5日,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明文限制了美牛的六個高風險的部位不得進口。一直到2012年7月,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codex做出對於萊克多巴胺最高殘留容許量標準後,民進黨反對美牛的大規模抗爭才偃旗息鼓。



 



這段過程,在如今朝野易位之後,成為彼此冤冤相報,並合理化自己抗爭的重要依據。但如果對照10多年前的台灣時空,其實有很多說法被悄悄地偷換概念:



 



第一、2009年的「反毒牛」,反的是那隻不斷發抖乃至於癱瘓的「狂牛」,而不是2012年才出現「萊牛」;把2009年的抗爭照片嫁接為「反萊牛」,或者宣稱蔡英文也說「萊牛」是「毒牛」,這是張冠李戴、魚目混珠,對當事人並不公平。



 



第二、在野的民進黨有沒有「反萊豬」?答案是有;這也是2012年,時任閣揆的陳冲提出三管五卡政策,希望爭取民間支持美國萊牛(豬)進口的原因。這樣的抗爭在2012年的立法院來來回回攻防了大半年,一直到codex訂出標準後才結束。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說,民進黨身為一個民主政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將「參考國際標準」等四項條件,遵照國際社會的決議。自此,儘管仍有個別的民進黨公職反對萊牛進口,但立法院再無大規模抗爭。



 



第三、codex標準出台之後,萊牛准予進口,但民進黨依舊提出「牛豬分離,排除內臟」的附帶條件。所以,國民黨立委林為洲現在說:「我們的立場就是你們當年堅持的立場,綠營們到底是當年反萊豬反假的?還是現在有什麼難言之隱?」如果這句話成立,那所有人也可以來反問國民黨:「你當年的立場是什麼?」



 



事實上,早在2012年1月19日,也就是馬英九成功連任後第五天,當時的農委會就召開內部會議準備開放萊牛豬,會議記錄是這樣寫的:「有關受體素議題處理部分,俟codex討論通過,即著手規劃開放事宜,若未通過,則評估牛隻開放部分。」codex後來通過了,照這份會議記錄,國民黨政府本來是打算萊牛萊豬一併開放。



 



而現在大力反對萊豬進口的大報社論,當時則是引用台大教授孫璐西的說法:「一天食用超過萊劑安全標準的五百公斤美牛,才可能危害人體。」「吸菸有害健康,香菸盒上標著。不吸者不吸,吸者照吸。這是一個科學的世界,也是一個人人可以自主的世界。」暗喻科學安全標準就擺在那,吃與不吃,沒人可以逼你,全是個人的自主選擇。



 



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於1999年開始容許萊克多巴胺被添加至牛豬飼料已經超過20年了,這20年來,科學界對於萊克多巴安這種乙型受體素的瞭解認識早不同於昔日。加上10多年來,國際經貿環境變化更大,10多年前反對的理由,本來就不該一體適用於現在。面對萊豬進口,最好的態度其實是在國際標準、人民的選擇,以及台灣所面臨的國際經貿新秩序等三項條件,努力地衡平,才能爭取國家最高的利益。



 



這是10多年前國民黨政府為萊牛豬進口台灣時所抱持的立場,也是現在的民進黨政府面對萊豬進口時的立場,而難道它不該是國民黨現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在野黨,所該抱持的立場?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