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蔣萬安接受媒體專訪談到蔣經國時表示,以前就是稱「經國先生」,習慣了,即使在後來隨父親改姓為「蔣」,也沒有改口,「蔣家對我來講,就是血緣的關係」。當時蔣萬安輕描淡寫與蔣經國的關係,對比農曆年前他主動在臉書提及自己的名字「萬安」是經國先生取的,未來也將學習經國先生勤政愛民的精神。不能不說,後者刻意連結蔣經國態度,的確已經與過去有所不同。
蔣萬安為何會有這種態度上的轉變?最可能是他認知蔣經國民間形象良好,強化這樣的連結,至少不會有壞處;更可能是蔣萬安今年即將面對從政路上最嚴厲的選舉挑戰,有蔣經國「加持」,甚至將自己形塑為「蔣經國傳人」,有助他掃除選舉障礙,對他的從政之路有所助益。
但這樣的思考,對蔣萬安其實非常危險。
蔣經國在1988年去世,迄今已經34年,換句話說,在台灣至少40歲以下的人,多只能從書本或轉述來知道蔣經國。根據目前台灣的人口統計,40歲以下的人口有1055萬人,也就是台灣有將近一半的人口對蔣經國毫無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下,現在許多民意調查宣稱蔣經國是「最被懷念的總統」,其實是個怪異的命題。既然有一半的人對蔣經國「不認識」、「沒有印象」,要如何「懷念」他?更何況相對於台灣民主化後被嚴厲監督的李扁馬蔡四任總統,拿一個只存在於教科書上,又常常與「十大建設」、「開始解嚴」相連結的已故總統,又要如何比較起?
「蔣經國牌」或許能喚起許多原本就是支持國民黨的中老年選民記憶,但年輕人對他肯定很冷感。蔣萬安強調自己名字「是經國先生取的」,一方面顯示他選市長的發想創意有限,不知道拿什麼議題吸引(年輕)選民;另方面則代表他迄今仍在國民黨(藍營)內部遭受挑戰,必須拿出蔣經國護身,這意味著他面對這場選舉的焦慮。
截至目前為止,蔣萬安在多數的首都市長民調都呈現微幅領先,不過,稍懂選舉的人都知道,這樣的領先並不足道。
第一、歷次首都市長民調數據,民進黨的候選人都被低估,尤其是這一次,相較於蔣萬安老早就展現捨我其誰的氣勢,民進黨還沒浮現出具體的人選,民調數據根本做不得準。
第二、本次首都市長選舉三足鼎立之勢已成,加上藍營一盤散沙,而柯文哲為了累積自己參選總統的籌碼,必有一舉擊潰藍營,亂中取勝的意志,幾乎不可能在首都市長選舉中退讓。
第三、民眾黨可能推出的黃珊珊為現任台北市副市長,曾六任台北市市議員,嫻熟台北市政,從政經歷豐富,此形象剛好與兩任立委任期未滿,並無明確戰功與路線的蔣萬安形成強烈對比,替代性很低,不容易形成棄保。這當是蔣萬安在此時端出蔣經國牌,希望能儘早壓制黃珊珊的主因。但如前所言,年輕人對蔣經國無感,也可能對於這種標榜父(祖)庇蔭的家族傳承政治反感,這是蔣萬安選舉的兩面刃。
與其祭出「蔣經國牌」,蔣萬安的當務之急在於明確地切割出屬於自己的從政形象,提出屬於自己的市政願景,告訴選民:他與黃珊珊及民進黨的可能提名人選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是台北市民的另一個選擇?不此之圖,卻繞著自己身世做文章,這是在走回頭路。
蔣經國已不是蔣萬安的選舉資產,台北市也不再是二、三十年前,只要高舉藍營正朔,選票就自動棄保歸隊的選民結構,這位43歲的年輕候選人千萬別誤判。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