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朱立倫總是太愛自己

陳嘉宏    2021年09月27日 07:02:00

從後見之明來看,國民黨主席選舉前一天,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民調發揮了巨大的催票效果。這份民調裡,朱立倫只小勝張亞中一趴,激起了地方派系以及擔心國民黨紅統化的自主黨員高度危機感。尤其總數僅38席的國民黨立委竟來了29人公開挺朱,更加速了這場四人選戰的棄保,導致現任黨主席江啟臣最後被「丟包」。也無怪乎江啟臣選後立刻憤懣滿滿地公開宣布一級主管總辭,並要求提前交接。



 



但儘管如此,朱立倫的得票數依舊相當難看;得票率45.78%在歷屆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最低,總得票數8萬5164票僅略高於2016年選舉大敗後倉皇補選的洪秀柱,遠不及2017年吳敦義的14萬4408票。高雄、屏東、台南、雲林的投票率比傳統國民黨大本營雙北還高,高雄市的總票數甚至是全國最多,而朱立倫在台北市僅與張亞中得票相仿,根本是地方派系的強力動員以及最後的告急催票救了朱立倫。



 



聰明又具現實感的朱立倫對這次選舉過程與內容一定點滴在心,所以要預測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後的作為一點都不難:



 



第一、連自己人都對他沒熱情,會讓這個黨主席很難做,朱立倫首要之務是讓「自己人」開心有感。所以,從國民黨在立法院的焦土作戰,一個月後的「刪Q」罷免案,到年底的四項公投案,朱立倫勢必戮力以赴,要向所有的黨員同志與支持者證明自己「很強硬」。事實上,即使朱立倫在這些別人設定的議題上有意另闢蹊徑、偃旗息鼓,他的國民黨同志也容不得他虛應故事;君不見落選的江啟臣宣示要全力投入「刪Q」罷免案,朱立倫已如過何卒子,沒有回頭路。



 



第二、既然地方派系與黨內要選舉的權力山頭在最後救了朱立倫,朱立倫很難不對他們投桃報李;舉凡黨的權力結構到將來不分區立委的佈局,派系實力勢必長驅直入黨中央。對朱立倫來講,一朝被蛇咬,終身怕草繩,當上黨主席之後,如何擺平派系,鞏固內部權力,遠比開創改革,給年輕人機會重要多了。



 



第三、在朱立倫的當選感言裡,一邊說「上任第一天,就會著手恢復駐美代表處」,一邊又揚言全力支持四大公投案;一方面要親美,一方面卻說美國人吃的萊豬是「毒豬」不准進口,如此逢場作戲,是把美國人當塑膠。這樣的朱立倫,還幻想自己是活在十幾二十年前國民黨可以在美中兩國之間左右逢源,安穩吃穿的日子。



 



第四、一個弱勢難為,亟待證明自己,而且還想選總統的國民黨主席,符合共產黨的現實利益;所以,在闊別了江啟臣的任期後,習近平主席的賀電來了。在這份賀電裡,習主席除了要國共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良性互動」之外,比起四年前給吳敦義的賀電,還多了「中華兒女和衷共濟」、「為國家謀求統一」的訴求,相較於國民黨的前兩任主席,顯然與朱立倫更為親近。



 



而朱立倫的覆電內容也沒讓習主席失望。先說兩岸關係在「貴我兩黨」共同努力下一直得到很好的進展,直到民進黨「去中」、「反中」改變了現狀,造成兩岸人民不安;接著呼應習主席,要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上求同尊異」。這份覆電略過共產黨時時刻刻地軍機擾台與對台灣的全面打壓,援引敵對台灣的外患勢力打擊民主社會裡的多元意見,更揭示國共合作才是對抗民進黨執政的路徑。既是如此,朱立倫憑什麼把張亞中抹成「紅統」與「分裂」?除了顯赫的公職經歷,他與張亞中又有什麼差別?



 



從2016年大選時任黨主席,對於要不要選總統總是欲拒還迎,終於演出傷人傷己的「換柱」戲碼;到2020年韓國瑜大敗,卻又刻意與黨主席擦身而過,終讓江啟臣趁勢而起,導致朱江二人相持不下、平添紛亂;再到這次遭張亞中逆襲,被嚇出一身冷汗後,偽裝自己必須與這些黨員同志同聲一氣、相濡以沫;朱立倫的問題始終是太愛自己,捨不得自己受傷。但形勢比人強,此刻的國民黨早已不是昔日那個家大業大的政黨,它不僅深藍化,還紅統化。朱立倫自以為安穩的路,其實是一條自絕於台灣主流民意的死路。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