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在臉書上發文說,中國大陸決定不買台灣的鳳梨,那是他們的權利;過去一年,台灣拒絕台商,台生,陸配,陸生,還拒絕陸製口罩、陸製疫苗,民進黨政府從來就沒有善意,到底有什麼資格批評人家歧視?他也「教訓」台灣農民對民進黨死心塌地,但「這難道不是你們在行使投票權時應該思考的風險」?
李德維這篇發文篇名叫做「關於鳳梨的政治不正確」,也就是說,即使他知道這篇發文不受主流輿論風向歡迎,也自詡「勇敢」地說出來。作為台灣最大反對黨的不分區立委,李德維的發言也立刻獲得另一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葉毓蘭的呼應,顯示這番說法在國民黨內相當主流且受歡迎。
李德維說,中國大陸決定不買台灣的鳳梨,那是他們的權力。的確,主權國家本就可以決定要讓哪些東西進口;不過,正常的國家在做出進口禁令之前,至少要本於國際貿易的慣例與規則。中國因為檢出三種粉介殼蟲禁止台灣鳳梨輸出到中國,但粉介殼蟲中國也有,進口台灣鳳梨根本不致於引發中國的生態農業的衝擊。更何況台灣鳳梨去年有6000次的報關,僅有13次被中國官方驗出三種蟲類,比例為0.22%,逕行禁止台灣鳳梨進口的手段,顯然不符國際經貿的慣例與規則。
不用國際貿易規範,中國這番進口禁令明顯是政治操作。台灣人無法影響或控訴中國以政治手段操作兩岸經貿,但至少要懂得避險;知道與中國做生意時,中共會隨時以惡意的政治手段影響農民生計,遙控台灣的政治人物幫他說話。生意人要做中國生意,如果不識風險,有錢自己賺,等到出了事才想「以商逼政」,要台灣的政府幫他解決這些棄單,這不是做生意的道理。
至於台灣拒絕台生台生、陸生陸配及陸製口罩疫苗的情節不一,很難一概而論,但說穿了,也都是為了「避險」。台灣因為「避險」工作做得好,所以換來了過去一年舉世稱羨的防疫成績,但李德維把這一切說成歧視,這是將自己置身為台灣防疫成功的對立面,完全悖於一般台灣人的認知。一個月前,台灣基於防疫還管制所有外國人入境,沒有美國人、英國人、日本、韓國、東南亞人認為這是歧視,但一碰到中國,全都變成易碎的「玻璃心」,實在奇也怪哉。
至於李德維直接嗆農民:「這難道不是你們在行使投票權時應該思考的風險?」就更令人瞠目結舌了。這種「檢討被害人」的說法,其實與質疑女孩被性騷還責怪她裙子穿太短沒兩樣。在台灣的選舉政治裡,開始去檢討選民的政黨,通常代表這政黨已經自暴自棄,放棄與選民溝通。李德維身為不分區立委這樣高談闊論,但在中南部,特別是農業縣市的國民黨公職恐怕是人人叫苦。
事實上,李德維只是把話說得比較粗魯直接,他這種「中國打壓台灣,卻怪罪台灣執政者」的思維,其實瀰漫在此刻國民黨頭人的心態裡。馬英九在臉書上呼籲兩岸說雙方應立刻放下「政治成見」趕緊對話,這說法把中共無故中止進口台灣鳳梨的責任分攤,試圖將自己中立化,卻無助於釐清事件本質的是非曲直。朱立倫甚至搬出台灣水果出口中國依舊年年創新高的數據,質疑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淪為大內宣,甚至要蔡英文道歉,也是一樣的道理。
中共打壓台灣鳳梨農,卻要蔡英文出面道歉;儘管這論證邏輯繞了一大圈,但客觀的結果就是國民黨無視台灣的主流民意,幾乎淪為共產黨在台灣話事的「小弟」。作為一個台灣人透過選舉賦權於它的政黨,國民黨既無法就事論事地評斷對岸政府的惡意,也不願伸張台灣人的心聲,還要時時忌憚共產黨對它的觀感,這是它的悲哀,其實也是台灣民主的悲哀。
昨天是二二八,即便74年前在台灣發生這麼慘絕人寰的悲劇,國民黨還是在台灣連續執政了50年,這政黨也成為二戰後開啟的國際民主轉型風潮裡,極少數能活存下來的威權政黨。台灣人沒有讓國民黨揹原罪,有罪都是自找的;許多人努力吃鳳梨要幫農民,這政黨卻忙著閑抬摃罵農民只為了洩憤,這樣的距離就是國民黨今天在台灣進退維谷的原因。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