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柯文哲陣營曾針對市府高層及民眾黨核心成員,在內部展開統獨光譜調查,結果全都落在中間偏獨。當被問到此事時,柯文哲宣稱,其實正確講法是「中間」,中間才是重點,偏左一點、偏右一點是有可能的,走中道才是民眾黨真正的平衡點。
從「中間路線」,「中道思想」,到所謂的「中庸之道」;台灣人,特別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對於所謂的「中間立場」一直有一種近乎病態的執迷。20多年前,啟動第一次政黨輪替的陳水扁,就是宣稱自己是靠「新中間路線」擄獲人心。而已經連續兩次以大幅度票數輸掉總統大選的國民黨,到現在還是堅稱自己走的是「中道立場」、「堅持中華民國立場是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
從中間路線出發,政客還喜歡稱自己所組織的政府是代表全民利益的「全民政府」。陳水扁在就職沒多久就對著他的國策顧問說:「我不做39%的總統,我要做全民的總統。」馬英九在2008年當選沒多久,也對著來訪的日本記者說,他要超越國民黨與民進黨、外省人與本省人的區別,當一個「全民總統」。
兩位總統最後都遭致災難性的失敗。陳水扁在「四不一沒有」與「一邊一國」游移擺盪,中共與泛藍政黨最後與他勢同水火,所謂的超黨派全民內閣成為泡影。馬英九更是在上台三個月後的八八風災立刻被看破手腳,民意支持度與紅衫軍時期的阿扁相仿;而馬對兩岸關係化獨漸統的執迷,更造成他與台灣社會難以跨越的疏離。
事實上,早在公元2000年前,政治大學選研中心或是《聯合報》的長期民調都顯示,所謂台灣人認同與支持獨立的選民都早已勝過中國人認同與支持統一的群眾。陳水扁欺罔的「四不一沒有」既沒讓泛藍群眾安心,最終也惹怒了泛綠支持者。而馬英九執政時用了幾個本土樣版人物,最後對於藍綠版圖毫無影響;倒是他為了兩岸互動,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最終讓多數台灣人認定他終究是個服膺祖訓、化獨漸統的(前)總統。
柯文哲宣稱自己智商157,但令人意外的是,這麼高的智商沒幫助他更暸解自己,竟然還需要舉行一個「共識營」來分析團隊成員的「統獨傾向」。直到做出一個「中間偏獨」的結論後,黨主席還公開修正這個結論,宣稱自己是是個「走中道」的政黨,其不知所云,實在令人咋舌。
立場就是自己的主張,從沒有既藍又綠、不統又不獨的政治主張。那些搬出自己是「中間路線」、「中道立場」的政治人物,不是刻意想混水摸魚,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主張是什麼;這樣的政客什麼都可以,什麼也都不行,風向到哪裡,自己的嘴巴就到哪裡。越把「中間立場」掛在嘴邊的政治人物,其實越是沒有中心思想的政客。
統獨藍綠不待外求,靠的是具體的政治實踐。與其做民調、填問卷,探索自己的政治光譜,還不如老實地回答:如何面對處理兩岸主權立場的碰撞?怎麼因應前所未見的國際戰略格局轉換與台灣可能的機遇?就算不談兩岸關係,像柯文哲這種第三勢力政黨還是可以切入環境、人權、社會福利等等議題。問題是,民眾黨的主張到底是什麼?
過去30年的政治實踐告訴我們,台灣從來沒有所謂「中間立場」的政黨,有的只是明確自己方向、在政治洪流中審時度勢,改變歷史進程的政治人物。到現在還想拿中間立場自我陶醉,用不藍不綠不統不獨來誆人,實在小覷了台灣人的智慧。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