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精選】希拉蕊如何處理這場痛苦的失敗

紐約時報    2016年11月11日 00:01:00

正如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昨天上午所示,女性知道如何消化痛苦。柯林頓有很多經驗,知道如何在公開受辱之後站在攝像機前。



 



很顯然,她需要時間來整理好情緒。整夜她都沒有現身,只是打電話向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認輸。但是當她在台上,穿著紫灰配色的衣服,戴著一條紫色的領帶的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站在身後時,她的聲音毫無惶然。



 



很少有女性能享受到盡情沉浸於痛苦的奢侈。很多人有孩子、孫子,或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無論她們自己是否生病,是否有情緒波動。



 



因此,面對沮喪的競選工作人員和一半沮喪的國民,柯林頓試圖安慰他們。她的講話主要是針對年輕人、女人和女孩。她曾希望自己是作為一種象徵站在女性面前,讓她們看到自己可以達到怎樣的成就。但現在她不得不再次證明女性的忍耐力。



 



「我有過成功和挫折,有時真的很痛苦,」她告訴他們。



 



這不免讓人回想起她當年站在比爾·柯林頓旁邊,整個世界都知道他所否認的緋聞中有哪些露骨而恥辱的細節。



 



「對於所有的女性,特別是那些對我抱有信心的年輕女性,我希望你知道,沒有什麼比成為你們的英雄更加自豪的事情了,」說到這裡,她不得不清了一下嗓子。「我知道,我們現在還沒有打破最高、最堅硬的玻璃天花板,但有一天有人會打破它,希望那一天出現得比我們現在想像的更早。」



 



現在還很難弄清,阻擋她打破天花板的因素都有些什麼。是因為她身為女人,還是因為她本人?是因為在一個對精英存在深刻不信任感的時期,柯林頓作為一個完美的局內人,代表了華盛頓建制勢力嗎?



 



我們知道,選民格外厭惡那些被視為不誠實的女性。我們知道,堅強、自信和雄心勃勃的女人很難被同時看作既討喜、又能幹。



 



對於這次選舉中發生了什麼,它對希拉蕊和許多女性意味著什麼,政治學家和文化評論家將進行長期的爭論。問題在於,柯林頓面對失敗沉穩而從容,她不屈不撓地挺過痛苦的形象,會激勵女性再嘗試一次嗎?



 



※作者蘇珊·希拉(Susan Chira)是《紐約時報》資深記者、性別議題編輯。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