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殺警 為什麼無罪?

一起讀判決    2020年05月01日 00:00:00

去年,一位鐵路警察在自強號上被發狂的男子持刀刺死,檢察官起訴後,嘉義地院就該男子的殺人案件宣判。法院經過精神鑑定後,認定男子行為時已經處於精神障礙的狀態,欠缺辨識行為違法與否的能力,判決無罪,但要施以監護5年。



 



犯罪的行為人在行為當時,必須具有正常人之精神狀態,才具有完全責任能力,而受刑法的處罰。如果因為生理或心理的問題,使得行為人辨識行為違法的「辨識能力」,或基於該辨識而行為的「控制能力」完全喪失時,這時候行為人就欠缺了行為或罪責能力。



 



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第2項則規定顯著降低時,得減輕其刑。(修法前的條文,是用心神喪失與精神耗弱)



 



這裡的規定,是一種結合生理學跟心理學的混合立法。



 



就生理原因部分,行為人是不是在行為時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理缺陷等生理原因,這涉及精神醫學的專門學問,需要由專業醫師來診察鑑定,比如行為人可能有解離症、思覺失調症。



 



就心理結果部分,鑑定出生理原因的存在,是不是讓行為人在行為當下,產生因精神障礙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行為違法或欠缺辨識而行為的能力,或者有沒有顯著減低的情形,辨識跟控制能力是否有所欠缺,則要由法院依照證據調查的結果加以判斷。



 



在嘉義地院今天宣判的案件中提到被告的狀況,被告自90年起,開始在奇美醫院精神科門診,於99年診斷罹有思覺失調症,但106年2月3日看診後就失聯了。



 



法院送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做精神鑑定,結果認為:被告行為時,處於思覺失調症急性發病狀態,且妄想內容與犯案行為有絕對交互關聯,故其犯案行為是受其精神狀態影響所致。



 



鑑定醫師到法院時證稱:思覺失調症病人需要終身服藥控制,停藥2年內,幾乎100%會發病,案發時被告處於急性狀態妄想,加上智力退化理解力差,所以已喪失辨識能力。



 



因此,法院認定被告行為時,因精神障礙而不能辨識行為違法,具有刑法第19條第1項情形,因此為無罪判決。



 



最後,刑法第87條第1項規定因第19條第1項原因而不罰者,其情狀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第3項則規定:監護期間為5年以下。但執行中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



 



換言之,即便被告因欠缺責任能力而無罪或減刑,為了預防被告再犯、保障公共安全,法院可以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但這裡的監護並不是要處罰被告,而是一種保安處分。



 



※本文經授權,摘自《一起讀判決》網站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