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在芬蘭殺子的台灣母親也被判死

劉威良    2020年12月11日 00:00:00

台灣人最愛法官判的「死刑」,最近判給一位單親母親。因為她殺了自己的兩個子女。每個判決都有其脈絡,只是這次沒有人會真正滿意,一如以往。因為這位母親離婚之後要獨自負擔家庭經濟,原本與兄嫂共住,因爭吵而搬出,只能一人獨自負擔家計與子女的照養,最終在難以支撐的情況下結束自己與子女的生命。當然,最終自己沒死,現由法官來取命。



 



藝人隋棠說法官沒看到人間之苦,另一個藝人陳沂卻落井下石地加碼說,自己沒有經濟能力者就不該生養兒女,還強調自己每年繳百萬的稅,不是要去幫這群沒有經濟能力又愛生小孩的人。兩人觀點不同,反照社會實體真相。



 



這樣的事件,在台灣不時都會重複發生,卻也很難阻止這樣的憾事。為何台灣的母親會狠心地殺了自己親愛的子女?或許大家只想到母親怎會如此兇殘,幼年孩子無辜,但是母親謀殺的背後原因,與一般殺人犯最大的不同,經常不是對被害者的仇恨,而是自己無法再給孩子溫暖的愛與對被害者的虧欠,甚而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在沒有親生母親照顧下會有幸福所致。當然這些背後因素,不會是一般人願意去探究的,大家看到的都是結果,也僅就結果來評斷一個失心瘋的母親。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孩子如同財產一般是屬於父母親私有的,所以在台灣經常會發生,父母親日子過不下去,就帶著子女一起自殺。但如果孩子是社會的,是國家的,怎麼有人會要求沒有經濟能力者,就沒有資格擁有小孩?到底,孩子必須依自己能力養育成人?還是社會必須一起支持父母親養育成人?照理說,孩子長大是社會的人力資源,照養孩子應該是社會共同必須承擔的事。如果一個社會把照顧的責任都推給父母個人,父母承擔不起時,這樣的憾事就會持續發生。



 



今年金馬獎得獎的「孤味」,個人在海外無法到戲院去看,但看到電影介紹陳淑芳女士的戲中母親角色,大家多給予肯定讚賞。這個角色是台灣典型堅強婦女的代表,但大家是否可以想一想,如果「孤味」中的婦女有憂鬱症,無能如此堅強,負擔不了家計,她該怎麼辦?一個母親如果孤苦無援,她的絕路可能和此案判刑的母親的結局是一樣的。很多人都看到孤味與自己人生相近的場景,是不是代表台灣社會的母親活得特別艱辛,而且經常在孤獨中求生存,而這樣背負家計與照養責任蠟燭兩邊燒的母親寫照卻是台灣母親生活的常態。正在大家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看到與自己成長過程相近的「孤味」母親而掬一把同情之淚時,現實生活中卻可以對無數正在社會邊緣掙扎的母親責難有加。現實生活中一樣是母親的她們沒有電影中的秀英幹練,做不好成功的母親,在黑暗的角落被房東、被業主、被無心與有心者落井下石。我們要問何以電影中的母親被讚賞,而現實中的母親絕望犯案?



 



在芬蘭服完刑的台灣母親



 



個人在十多年前的台灣報上就曾看到類似的消息,只是犯案地點在芬蘭。一個台灣母親因為身在海外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照養小孩,在異國他鄉受盡芬蘭先生的凌辱,身患憂鬱症,法官最終沒有把小孩的監護權判給經濟弱勢與身心有狀況的母親。對此這位母親身心俱疲,在陌生的異鄉國度,不會芬蘭語的她沒有社會支援,沒有娘家可以依靠,在不甘心與憤怒衝心的情況下,她謀殺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並且自殺,震驚當年台灣與芬蘭。



 



我的孩子當年與她其中的一個孩子一樣大,都是一歲多。個人在德國看到此新聞,心中百般難受。因為這女子在異國,和我處境一樣都是異國婚姻,她的孩子與我的一樣大,她生活的天空與我相距不遠。德國的冬天在下午五點全黑,早上七點以後天才亮。在歐洲整個冬天都是憂鬱的季節,芬蘭的冬天白日更短,黑色的憂鬱找不到出口。與台灣犯案的母親同樣地,這位母親她自己沒有自殺成功,成了法律上的判例。



 



看到消息,我開始尋求協助這位母親的方法,不為什麼,只為人道。因為芬蘭不判死,她之後服刑了十多年出獄。剛開始我給她在芬蘭的監獄寄中文書,讓她知道這世上有人關心她。她收到我的書後,來信表達非常感謝也很高興這世上有人關心她,從此之後陸續每年我都會得到她的聖誕感謝卡,才知道她在獄中信了教,倚靠信仰撐到刑期結束。這位母親原本也是堅定要尋求死亡,不願存活。確實,如果我們細想,對這位母親來說,上天給她最大的懲罰,就是讓她帶著罪孽活下來,一輩子要面對自己內心謀殺親子的罪惡煎熬。



 



十幾年之後,那位母親在芬蘭出獄了,而在台灣的母親仍然重複發生這樣的悲劇。那位在芬蘭犯案的台灣母親,如果在台灣,她應該會如願地得到幾顆子彈而死,多數台灣人也會大快人心。但是,為什麼這樣人倫悲劇發生前沒有人可以相扶持,而最後是要以扼殺家人為結局?是否這更是我們號稱為全世界最幸福國家的台灣應該深切反思的呢?



 



※作者旅居德國,著有《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等書。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