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言論自由的法律課

翁達瑞    2021年01月14日 00:00:00

川普的社群帳號被封,支持者的貼文被刪,或被標示警告,許多人憤憤不平,指控社群平台侵犯用戶的言論自由,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這幾天,我一再說明問題的焦點不在言論自由的保障。若要深究,真正的問題是社群平台擁有壟斷的力量。為了釐清事件本質,我來開一堂老少皆宜的法律課,解釋美國憲法的第一修正案,原始條文如下(我的翻譯在括號內):



 



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 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 or abridging the freedom of speech, or of the press; or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peaceably to assemble, and to petition the Government for a redress of grievances.(國會不得針對宗教的建立立法,或禁止自由信仰;或限縮言論自由,或新聞自由,或人民和平集會的權利,及人民為冤屈補償向政府請願的權利。)



 



這個條文約束的對象是國會,廣泛的解讀就是政府。這個條文保護的對象,集會與請願的權利就是人民,但言論自由的保障對象則沒有限定。其他非自然人,如企業、社團、非政府組織、甚至政府機構,言論自由都不容法律侵犯。



 



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內容,我來說明為何川普的帳號被封無關言論自由。



 



1、封鎖川普帳號的推特與臉書都是私人企業,不是廣義的政府機構,沒有侵犯言論自由的疑慮。



 



2、在建立帳號時,推特與臉書的用戶都簽了一份使用合約,同意社群平台在必要時過濾貼文,甚至封鎖帳號。



 



3、推特與臉書的使用合約不僅沒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反而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言論自由保障有兩個面向,包括「表達」與「拒絕」特定言論的自由。



 



事實上,私人企業限縮顧客或一般民眾的言論自由,每天都在發生,例如:



 



報社拒絕刊登一篇文章,沒有妨礙作者的言論自由。



 



戲院拒絕播映一部電影,沒有妨礙導演的言論自由。



 



餐廳拒絕服務身穿標語T恤的客人,沒有妨礙民眾的言論自由。



 



企業禁止散發選舉傳單,沒有妨礙候選人的言論自由。



 



管制言論本來就是私人企業的日常,也是憲法賦予的權利。推特與臉書當然有權刪除川普的推文,也有權封鎖川普的帳號。這都是單純的用戶管理,無關言論自由的侵犯。



 



至於推特與臉書封鎖川普的帳號,是否為適當的商業行為,這當然值得討論。例如科技公司的市場力量是否過大,或用戶的權益是否受到尊重。這些都是有關消費者保護的議題,不應與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混為一談。



 



※作者為美國大學教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