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再度啟動狡兔三窟建安計畫

張豐麟    2021年08月24日 07:00:00

數千年前孫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是以台灣在1985年啟動磐石計畫的子項目:建安計畫,而建安計畫又拆分為828工程(佳山計畫)及737工程(石子山計畫)兩案,佳山計畫可以稱得上是遠東最巨型地下空軍基地設施,有完整的指管、通信、情報、彈藥庫與油料庫設施,最高可收容200架戰機,石子山計畫略小於828工程,但亦可收容高達150架戰機,不但可做為西部戰場應對第一波攻擊後的疏散場所,也因為功能齊全可作為第二波反擊作戰的指揮與調度中心!



 



新一代的建安計畫有必要啟動的原因除了分散風險的因素外,就是國防戰備儲油(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的存放安全規格太低,首先,軍方所轄管的油庫大部分缺乏抗炸及防爆功能,按照我國的《石油管理法》規定政府及業者須保有至少90天的戰備儲油量,但是西部機場、軍港的儲油設施一般民眾均可用肉眼發現大部分的儲油槽都是缺乏掩體保護的,在面對第一擊的飛彈攻勢下能保存下來的恐怕不到一半。



 



其次,很多國人不清楚的是台灣國防部有高達約半數50%的戰備儲油,因為缺乏足夠的儲油基地,故採合約方式委由中油及台塑2大油品公司存放,基於在商言商的原則,這些存油大多採露天油槽存放以降低成本,想當然爾也是缺乏抗炸及防爆功能,台灣不像以色列和美國有簽署協議,確保在緊急情況下,美國有義務向以色列出售長達5年的石油,所以更應該重視國防戰備儲油的存放安全,只是台灣國防經費投資向來重視新式武器的採購,在後勤方面一向是處於投資不足的狀態!



 



相較於武器外購動輒千億台幣的預算,台灣「防護機堡籌建案」紛紛擾擾了15年後,才在110年國防預算書中為了全新採購的F-16C/D Block 70型戰機,編列新台幣33億元預算於台東志航空軍基地興建新型抗炸機庫,空軍「一機一庫」的政策也是在109年國防預算書中才出現以新台幣43億元,開始在清泉崗空軍基地興建36座抗炸機堡,兩案加總合計僅76億且分6年執行,每年改善的金額不足15億,其實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瑞士著名的Meiringen空軍基地位處阿爾卑斯山脈峽谷中間,機庫均藏於山洞之中,且戰機及物資大量運用自動倉儲機械臂移動,大幅減少人力的需求。(作者提供)


 



觀察近年戰爭中的趨勢可以發現敵方於首波攻擊機場行動的目標挑選,已從優先攻擊跑道轉為優先破壞敵方戰機、彈藥庫及儲油槽,畢竟目前跑道搶修包套件在國際各廠商的推銷下,已成為諸國空軍的必備品,就像家家戶戶都有準備的OK蹦、創傷膠帶及醫藥箱ㄧ般,跑道受到轟炸後經由搶修包的處理之後,往往在2小時內即可恢復起降,不過先進戰機、精準彈藥及戰備儲油的補充與採購絕非一朝一夕便可蹴幾,是以國防部及空軍連續兩年在國防預算書編列預算興建高抗炸係數防護機庫,起步雖晚但卻是相當重要且值得支持的政策。



 





從俯視圖可以發現瑞士的Meiringen空軍基地左右兩側均有山脈屏障,且機庫位於山脈洞窟中,善用山脈地形與提高自動化是第三波建安計畫可參考的優點。


 



空軍戰機是制空權中的重要一環,現代戰爭沒有制空權就剩下被動挨打的份,如何防止戰機在第一波攻擊中被摧毀、儲存實力以便在第二擊與第三擊出戰至為關鍵,台東的737工程(石子山計畫)在規劃之初便善用山脈主體讓滑行道及入口均受到良好遮蔽,但是花蓮的828工程(佳山計畫)則是處於完整外露於太平洋側,非常容易受到一天到晚擾台的轟-6K所裝備的長劍-10A對地導彈或是Kh-55對地導彈侵擾,是以建議國防部應啟動第三波的建安計畫參照類似瑞士Meiringen空軍基地,於花東縱谷(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增設第三座地窖式機場以保存先進戰機、精準彈藥及戰備儲油,所謂狡兔有三窟,隨著左岸空軍遠航繞島的實力增加,台灣自應在防守機制上有所精進,天佑台灣!



 



※作者為業餘自耕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