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前走訪日本老友農場,向其討教果樹栽植技術,並順道造訪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ShinMaywa Industries, Ltd.)參觀了日本新一代的US-2水陸兩棲飛機,在索取型錄及相關技術規格時,聽聞歐洲國家希臘正在與日本方面就引進12 到18架該型飛機的技術磋商事宜。
同時,日本的《日經新聞》亦報導US-2水陸兩棲飛機被歸納為民用飛機,並非軍事敏感物資可以避開日本國防裝備出口的諸多限制,因為希臘目前仍保有46架定翼的運輸/滅火兩用機隊,恰好半數23架為加拿大製的Canadair CL-215/CL-415型水陸兩棲飛機,基於汰舊更新維持飛行能量的因素,希臘自2019年起便頻繁與日方接觸,US-2水陸兩棲飛機是在2007才量產的新世代產品,可在3公尺的浪高環境正常起降,即便是在滿載20名乘客與機組人員或是12具醫療擔架的情況下,亦僅需280公尺的水面即可升空,加上日製產品性能穩定可靠的口碑,可說是一款相當優秀的產品。
1959年12月16日華航首航就是由PBY-5A水陸兩棲飛機滿載24名乘客自松山機場起飛,經30飛鐘的飛行後順利降落在日月潭水面上,同時也揭開台灣民航史的新篇章。而民國47年10月1日復興航空「藍天鵝」水陸兩棲飛機從馬祖飛往臺灣途中失聯,因為旅客名單中包含了馬防部副參謀長鈕英及四名美軍顧問,導致美軍第七艦隊為了拯救同袍曾在台海進行72小時的搜尋歷史事件,更是廣為人知。
臺灣在操作水陸兩棲飛機的歷史可算是經驗豐富,而臺灣四面環海在先天上本來就適合操作這類型的航空器,舉例來說,除了交通部使用中的17座民用機場,再算上國防部所擁有的軍用機場數,臺灣應有二十餘座機場可供「普通」定翼機起降,但筆匠一月份於兵庫縣與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友人當日僅利用Google Earth搭配氣象預報計算是日臺灣週遭可供US-2起降的水域即高達60餘處,是原本既有起降場所的三倍以上,如再將氣象條件設定至最嚴苛狀態,以可常年起降為需求也有將近20處水域,包含社會大眾較熟悉的淡水河口、七股潟湖、高屏溪口、濁水溪口、後壁湖、大鵬灣及日月潭等等,兩棲起降的功能等於讓飛機的飛行場增加至少兩倍。
水陸兩棲飛機傑出的多功能戰力可運用在天然災害救援、海上搜救打撈、航空森林滅火與人員運輸,搭配電子設備即可執行偵搜、觀測、反潛、巡邏、護航等作戰任務,可說是多才多藝的機種。
切回主軸,臺灣目前是否有水陸兩棲飛機運用的空間呢?答案是肯定的,對於海委會海巡署而言,無論是東沙島或是太平島均是環礁型島嶼,相當適合兩棲飛機起降,根本不用擴建機場僅需清浚水道即可,而目前市場上最夯的三款水陸兩棲飛機載客量均介於20 ~ 50人座,中型機其實大小適中,而對於內政部而言,空勤總隊目前森林滅火僅仰賴黑鷹UH-60直升機使用吊掛式水袋,每次載水量僅2噸左右,相較於CL-415定翼機的六噸與US-2定翼機的十五噸載水量有相當大的差距,引進多功能的中型定翼機有其實際上的需求。
2020年初2月下旬接到立法院某委員的諮詢郵件,點開來看是內政部空勤總隊函覆立法院總預算案的說明,內容頗令人玩味,因為按照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組織法條文執掌的第一條就是「空中勤務制度之規劃、協調、執行及研究發展」,卻在規劃與研究發展的能力上付之闕如。首先,關於定翼機的機艙空間受限無法一機多用途的部分,現在是服役40年的老舊畢琪B-200僅為8人座,遲遲未能編列預算換機,空間當然狹小;此外,現今航空器的設備安裝多具備滑軌或是卡楯快拆功能,「一機多用途」是採購航空器當下要或不要選配的問題,而非可以或不可以的問題。
空勤總隊與世界潮流脫軌的還不只這一樁,搜救能量(Search & Rescue)在20世紀後期已走向定翼機負責搜(Search)而旋翼機或船艦負責救(Rescue)的分層負責架構,但從公文的第二點說明內容發現空勤總隊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專業,仍然不切實際的想要用單一機種應對各式各樣的任務,樣樣通可能導致樣樣鬆的風險不小。
參照2019年2月20日臺灣北方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築城基地所属的F-2戰機在9時18分於外海130公里處發生墜海事故,隨後9時30分芦屋救難隊的U-125A定翼機隨即起飛並在10時6分尋獲兩位墜海飛行員,最後在10時43分完成救援任務,整個過程不到90分鐘仰賴的就是定翼機快速搜(Search)的能量,而水陸兩棲飛機除了廣為人知的森林救火功能外,其實執行ASR(水上救難與巡邏)亦是恰如其分,或許值得臺灣認真思考引進的可能性。
※作者為業餘自耕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