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刺槍術仍有戰術價值

宋磊    2021年04月07日 00:00:00

針對國軍是否需要保留「刺槍術」的訓練?再度成為近期討論的焦點之一,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支持廢除認為,現代戰爭中幾乎已沒有單兵近距離作戰的機會,刺槍術已不符合現代戰場的需求。反方則認為,若持續讓部隊保留刺槍術,更能讓軍人魂與士氣得到提升。



 



從現代陸戰的演進來說,因科技進步的因素,火砲射擊的距離越來越遠,加上衛星導引的技術已廣泛應用在現代的軍武裝備,短兵相接的機會大幅減少,頓時讓刺槍術的發揮空間大幅縮小。但所謂的發揮空間減少,與是否要廢除相關的訓練課程沒有直接因素,畢竟戰場瞬息萬變,凡是有利於士兵自保的訓練課程,應持續的精進與保留才是務實之舉。



 



舉例來說,現代空戰普遍以「視距外」(Beyond Visual Range)作戰為主,但戰機與飛行員仍保有訓練/發射短程空對空飛彈的能力,甚至戰機上仍配有一至兩門機砲,其目的就是在防範近距的空中威脅。又如,海軍作戰艦幾乎配備射程超過數百公里遠的「反艦飛彈」,但基於海上作戰的多元與複雜,軍艦依然配有射程較短的火砲與「近迫武器系統」(Close-In Weapon System)。



 



換言之,雖然現代戰爭強調的是科技、距離與速度,但不表示要直接廢除科技程度較低、殺傷能力較弱的戰技與裝備。國防部最終選擇保留刺槍術的訓練,願意以現有的訓練課程持續精進,將其視為單兵的「輔助戰力」,持續的訓練並無其不妥之處。



 



※作者為國家安全青年智庫研究員、國立中正大學戰略碩士。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