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川普當選對「政治正確」的反思

黃自強    2016年11月14日 07:00:00

川普贏得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不僅跌破大家的眼鏡,也摔碎了許多人對於美國自由平等的想像。川普的狂人性格可謂雙面刃,在有些人眼中視為滑稽小丑的言行舉止,卻直指部分選民的心坎。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他口無遮攔的發表許多基於宗教、種族、性別、性向的歧視性言論,在進步人士的眼中,這樣的言論是極度不尊重且無知的;然而許多支持者認為,長期以來自己的言論空間因為「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受到擠壓,因而支持「有勇氣說出真話」的川普。



   



這次選舉後許多人開始檢討近年來流行的「政治正確」風潮,有些人認為就是自由派給人一種愛說教(preachy)的形象,使得保守人士更為反感,而這場選舉就是對於所謂的「正確」進行的反撲-什麼人權價值啦、尊重多元啦,根本沒人買單!不過這場選舉到底是反映出政治正確的偽善,還是更加彰顯其背後價值的重要性,似乎有其討論空間:



 



一、政治正確形同言論審查?



   



反對政治正確的論調之一,在於認為政治正確使得社會上只剩一種言論是正確的,不同意見者為免受批評而選擇噤聲,形成「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這樣是侵害他們的言論自由。



    



然而所謂的「言論審查」,應該是指透過具強制力之規定,事前禁止某些言論的出現(例如電影法中對於電影內容違反特定規範應「不予分級」使其無法於院線上映),或是事後追懲(例如菸害防治法中規定菸品所含的尼古丁需標示於包裝上,違反則處以罰鍰)去限制某些言論的出現。而所謂「政治正確」是透過雙方辯論的方式,不但不是侵害言論自由,反而符合觀念自由市場(Marketplace of Free Ideas)理論中,對於錯誤的言論應以更多言論(more speech)加以糾正的做法。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人有發表歧視性言論的自由,那其他人當然也有批評的權利,畢竟言論自由是雙向的。



 





   川普的當選並非對於人權價值的否認,而是如同數百年來各種平權運動所遭受的挫敗一樣,只是暫時性的挫敗。(湯森路透)


 



當然在有些國家中會有反歧視法的訂定,這確實就可能涉及言論自由的限制了,然而我們必須進一步思考,任何類型的言論真的都不能限制嗎?以我國為例,至少就有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與刑法第310條誹謗罪的規定,而這兩項規定背後都彰顯一個基本原則-自由的行使必須以不妨害他人之權利為前提!試想當有人在公開場合無故辱罵你或到處傳播關於你的不實謠言,你會認為「他好棒!他是在行使憲法第11條所保障的表見自由!」還是「可以尊重一下嗎?」同理,在面對基於宗教、種族、國籍、性別、性向等的仇恨性、煽動性言論,不應僅打高空強調言論自由的保障,而刻意避開討論其言論內涵的惡質性。



 



二、雙方應理性溝通,而非以「政治正確」為名強加思想於他人?



   



另一個反對政治正確的說法是,在對方尚未被說服前,就應該要繼續溝通討論,而不是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思想,否則逼的對方被噤聲,反而造成仇恨的累積效應,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例如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然而這種說法顯然是忽略了「歧視」的本質:會遭受歧視的弱勢群體,往往是基其先天性、不可改變的不利特徵,而造成該群體長久以來在政治、社會結構上的弱勢地位。這種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實在很難期待人人能打從心底改變,只能透過外在的約束降低這些歧視所造成的傷害。以美國為例,即便「蓄養黑奴」、「種族隔離」、「3K黨」等現今都被認為是負面教材,黑人族群在美國社會還是很難取得實質平等的地位,許多南方保守洲裡,黑人族群仍遭受司法歧視(註一),警察槍殺黑人事件也層出不窮。



   



再以我國為例,隨著同性婚姻法案越趨可能成真,反同團體對於同志社群的打壓更是變本加厲,近期其反同婚遊行的文宣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竟說同性婚姻通過後「男同志自認女人,留在你家和你太太過夜,你將沒有理由拒絕他們」,歧視如何使得人們背離理性,於此可見一斑。在民主社會中,確實原則上理應尊重每個人的偏好與選擇(即使是非理性的),然而若是這些偏好與選擇是立基於打壓非我族類,或是容易造成社會衝突即應受到適度限制;事實上,正是因為難以期待人人自律,才使得他律的介入更為必要。



 



三、只是開開玩笑而已,沒有必要那麼認真?



   



不管是面對川普「墨西哥移民是強暴犯」的言論,或是前陣子在我國引起激烈筆戰的「母豬教」,都會有人提出這些不過是「玩笑話」,不該如此認真面對,或以教化的高姿態去批評他們。



   



確實關於歧視性言論,有些人真的沒有惡意,有些人則是惡意詆毀;然而無論是哪種情形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絕不能忽略言論的影響力!言論絕非單純的資訊交換,它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進而轉化為他的行動,最後每個人的行動會一起形塑成我們所共同生活的社群。事實上,言論是最能夠糾正(或促成)行為的工具,從小我們父母、老師就常告訴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耳濡目染之下都會形成我們的價值觀。川普針對性的言論,不但沒有因為「說出大家的心聲」而消弭大家被壓抑許久的憤怒,反而使得大家認為歧視性的言行「沒有關係」,社會上不斷爆發基於族群仇恨所生的衝突,也使校園霸凌事件更為頻繁



 



川普的當選並非對於人權價值的否認,而是如同數百年來各種平權運動所遭受的挫敗一樣,只是暫時性的挫敗。然而不可諱言的,「政治正確」一詞現今普遍予給人一種跟風、假道學的負面印象,但其實「政治正確」的問題不在於它背後所表彰的價值,而是這個詞彙本身。要求大家不得在公開場合發表歧視性言論跟「政治上正不正確」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人與人間最基本的尊重問題,它想表達的,就是希望少數族群可以向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不用擔心自己因為先天性的因素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只是這樣而已。



 



註一:關於黑人在南方較保守州所受的司法上歧視,包括諸如陪審團欠缺黑人成員、黑人犯罪所遭判的刑期往往較重等等,限於篇幅這裡無法詳細說明,有興趣可以閱讀《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一書,有詳細介紹。



 



※作者就讀於東吳大學法研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