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巧合吧,不久前,「沈默」才在台灣上映,過沒多久後,就傳出來我們的大學簽署聲名書的新聞。不同型態的「踏繪」一前一後,分別在日本和台灣上演著,前者,以武力相逼;後者,則是以利誘之。
本來,各大簽署的大學坦白地說明系因為兩岸特殊情況,加上國內少子化等因素所致,為了安對岸的心,所做出的特殊安排,若是社會覺得不妥,或是違反相關法律,則坦然接受懲處並修改之,相信風波立刻平息,而且還可以來個乾坤大挪移,將壓力轉給執政的民進黨。
不過,校方及相關人士的「制式反應」,果然加油添柴,風波也愈燒愈旺,各種奇特的邏輯也開始出現,原來強調不講某類議題,才是學術自由的表現。所以未來不能評論某個宗教也是宗教自由的表現;不能評論某個議題也是言論自由的表現。
延伸閱讀:大學精神不該向中共統戰低頭
只是筆者好奇的是,這個「利」夠大嗎?有了陸生之後,我們大學就能成為世界百大?所以踏這個「繪」值得。還是說我們的大學們已到了沒這個「利」就活不下去了嗎?
首先,就以校方的邏輯來說,所謂的「聲明書」只是為了給陸生一個方便,並沒有違反學術自由,也沒有限制教授們講學的自由。所以我們是在「呼嚨」對岸、「呼嚨」陸生嘍?
或許對岸的陸生都特別地體貼,否則那天某個陸生拿著「聲明書」要求講台上的教授要依聲明書的規定,不得講述「一中一台」、「台獨」等議題時,請問要聽教授的?還是聽陸生的?還是聽那一張「紙」載明的?不論教授是有意或是無意提及,請問這時,學校要怎麼處理?
再者,如果我們的大學已到了沒這個「利」就活不下去的話,那要不要先檢討一下各校的經營績效或是高校方針?其實如果真是到了這個地步,筆者其實是不會指責校方的,畢境現實還是要顧的。就像電影,最後傳教士也是踏下去了,但筆者希望我們的校方經營者,至少能像電影中的傳教士一樣,內心深處還是保有他的信仰。
最後,筆者只是想問,若日後有企業或是團體要求其員工或是成員,必需先簽署「不談XX宗教、OO議題」才能來上班或是參加團體時,我們的大學教授們,你們要用什麼立場來指責他們呢?
※作者為作家/編劇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