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大選之日在即,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參選人文在寅,已經和其他候選人拉開差距,呈現一強兩中的情勢。不過,橫亙在文在寅(也包括其他候選人)面前的,是韓國內憂外患不斷的政局,其中又以朝核議題最為突出。歷經虛驚一場的4月危機後,美中成功地壓制朝鮮的蠢動,但這不代表已經解決問題。相反的,只是讓各方攤牌的時間延後,以待下一局的角力。
在這場危機裡,迷走航母代表川普戰略的難測、百門火砲明示正恩玉碎的決心,世人因此見到華府與平壤的隔空對峙,以及北京的被動協助,卻不見首爾動作。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朴槿惠的意外落馬,使得韓國缺乏領袖參與折衝,但也不能忽略華府打算繞過首爾(Korea passing),直接處理朝核的意志。這從川普選前放話想與金正恩吃漢堡,與近來再度釋放初願意會面的訊息即可了解。
然而,這意味著韓民族的命運掌握在外力手中,乃是首爾所不樂見的結果。因此,總統參選人們必須提出自己的對朝與外交政策。就最有希望當選的文在寅來說,他提出了《韓半島無核化和平構想》,強調首爾應繼承陽光政策原則,主導解決朝核議題,包括朝韓談判、階段性軍備控制、簽定和平協議、推動朝美關係正常化等措施。同時,為了彰示韓國本身的能動性,也就是韓國作用論,文在寅一方面強調強大的國防才是最優先的安保,試圖沖淡美軍角色,另一方面以薩德為籌碼,試圖擺脫中國作用論。
目前看來,這只能算是文在寅的競選綱領,是否具有可行性呢?不妨從他無話不談的故友、也就是前總統盧武鉉的經驗來做對照。在盧武鉉的陽光政策裡,韓國自我定位為調解者,既要緩和小布希政府可能以反恐、反擴散為名,對朝鮮趕盡殺絕(那時朝鮮被列為支恐國家,亦是所謂的流氓國家),又要接觸金正日政權,防止其意外與絕望的攻擊,以及維護未來統一的可能性。現在回顧歷史,可以知道盧武鉉的遺產之所以會失效,除了自信過高(韓國的國力不足以平衡各方),更重要的是,當時時空條件的限制。
相較於從前,至少有三個因素已經改變。首先是朝鮮領導人的思維,對金正日來說,擁核是政權生存的手段,但對金正恩來說,更像是生存的目的。再來是美中兩大領袖的態度,起因雖都是以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但當年小布希的焦點在於中東,而川普如今顯然有更多藉口優先處理朝核;至於胡錦濤雖曾極短暫制裁平壤,但保全金家的訊號未曾中斷,不似習近平對平壤的失去耐心。最後是國際戰略環境,過去美國在反恐上需中國協助,對北京的要求較易妥協,但現在主客易位,為了避免貿易戰,北京只能暫時委屈求全。
換言之,韓國面對的是更為積極的美國與躁動的朝鮮,他們正在利用邊緣策略測試對方底線,而首爾變成了議價工具。唯一的好消息,可能是中國退縮,使得局勢較為單純。需注意的是,作為盧武鉉的肱股,文在寅當年曾是南北首腦會面的重要推手,他比檯面上、國內外的政客都了解與珍視韓民族合作的重要性。但當下的態勢其實對首爾仍然不利,金正恩與川普這兩塊大石頭正躺在文在寅執政的最後一哩路上,隨時準備絆倒韓國的新總統。
【延伸閱讀】
※作者為 LUCIO策略總監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