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iwan暗體制下 台灣並未「真正」缺席一帶一路

徐子軒    2017年06月01日 00:00:00

兩周前中國召開了首屆一帶一路論壇,得到20多國領袖響應,連美、日都派出代表團與會,讓中國彷彿又扛起全球化大旗。一帶一路自習近平倡議迄今已逾數年,外界除了直接聯想到向北京要錢之外,真正了解其內容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本文嘗試簡單說明其目的,至於亞投行、絲路基金屬於附屬投資計畫,不在此混談。



 



大多數的觀察家都認為一帶一路主要是為消化中國過剩的鋼鐵、水泥等產能,以及在各國承包工程、輸出勞動力等投資項目。另外,以貿易的形式擴大人民幣兌換使用,也是目標之一。從中國發改委的文件與官方人士談話,可以歸納出核心概念有所謂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涵括經濟和地緣政治戰略。



 



對於一般人民而言,看見多國響應就以為萬邦來朝,但對有意參與者而言,虛幻的口號引不起興趣,中國必須拿出實質內容。因此去年,官方首度推出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不僅是為了各單位績效計算,也為了對國內外進行宣傳。這份報告裡以所謂的國別合作度指數作為量化評估,指數主要針對政策溝通等上述五通。測量的結果顯示,64個國家平均得分43.55(總分100),未能及格。其中俄、蒙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平均得分最高,東協國家在經貿暢通的平均得分最高;從五通平均得分來看,民心相通度最高,為11.29分,而設施聯通度最低,只有5.91分。



 



這其實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結論。一方面,一帶一路等戰略畫了大餅收買人心,像是俄羅斯本來就較偏向中國,在美歐制裁後更是只能靠緊中國,但收買的幅度與廣度極為有限,因為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好感與理解並沒有顯著增加,而「民心」工程向來是共黨重視的施政依據。另一方面,設施聯通的進度緩慢,除了既有的能源設施計畫,如俄羅斯、哈薩克等國的油氣管線,多數的經濟走廊發展都踟躕不前,像是中南半島的鐵路聯通,在泰國段雖有所謂的中泰鐵路計畫,卻仍在延宕。是故,中國決定加快腳步,如與巴基斯坦緊密合作,甚至不惜得罪印度,在喀什米爾爭議地建設,也是印度缺席論壇的主因。



 



但五通的測量不太切於實際,因此今年中國官方推出一帶一路貿易合作的報告,由實際往來數字宣示雄心壯志。但不幸受到全球經濟復甦緩慢、歐美國家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中國的貿易總額較之去年有所下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亦然。在龐雜的數據裡,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以去年觀之,中國從沿線國進口的比重下降約2.2%,出口上升約3.3%,但去年的順差卻有所收斂,比2015減少了近50億美元。主因是人民幣貶值,也就是中國政府緊收資本外流之故,這無疑會減緩人民幣國際化。而中國政府為貨幣維穩,動輒「影響」匯率,更會降低他國使用慾望,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資料也證實去年人民幣國際支付額下滑了29.5%。



 



再來是中國對沿線國出口的產品,以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為最大宗、出口額下降幅度也最小,2016年的總額約為1165億美元,出口地則以東南亞為主,佔了將近五成的比例。一般讀者可能不清楚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的定義,在國貿裡以HS 85開頭的產品都算在內,大部份都是所謂的IT高科技產業。其中有一些技術是中國無法自己掌握,只能靠進口再做加工出口,亦即三角貿易。以積體電路與微組件(HS 8542)為例,2016年進口將近490億美元,其中台灣佔了200億。裡面有多少成為中間財再度輸出並不容易估算,但可以肯定的是,透過Chiwan的暗體制,台灣從來沒有「真正」缺席一帶一路。



 



換言之,一帶一路本來就是全球化的產物,以台灣在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s, GVC)參與度達到67.6%(2011年),可以證實這種說法。至於其他的計畫,先不論中國戰略的排他性,其風險都可能遠大於收益,比如已興土動工的中巴經濟走廊,與其投資當地建設,不如成立主權基金投資巴國股市來的實際,更遑論那些看得到肉卻吃不到骨的走廊。因此權衡國安與經濟等因素,可以鼓勵企業自行前往投資,但政府實無參加的必要。



 



【延伸閱讀】



《上報》帶你看懂中國一帶一路論壇(報導篇)



《上報》帶你看懂中國一帶一路論壇(表格篇)



美國不願加入一帶一路? 工作小組積極評估



趕搭「一帶一路」 英國:是中國在西端「自然的合作夥伴」



 



※作者為 LUCIO策略總監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