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月薪過萬卻沒水果自由

上官亂    2023年07月15日 07:00:00

「中國月薪過萬卻沒水果自由?拿走台灣那麼多水果種植技術,擠走台灣果農,結果敗給惡性競爭和退林還耕?」——台灣果農西進往事,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



 



這兩天,牆內有一篇三聯生活週刊的文章,有點火,叫《月入一萬吃不起水果,「百果園」們憑啥這麼貴》。我有點吃驚,中國大陸水果已經這麼貴了?於是打開對岸常用的網站京東和百果園的app,驚掉下巴:蜜糖李,人民幣78一斤,西瓜人民幣5塊一斤,哈密瓜約7塊一斤,香蕉7元一斤,大台農芒果約7塊錢一斤,陽光玫瑰葡萄30元一斤,人民幣七八塊錢已經是中國城市水果的起步價。我以為是整體的通膨,於是專門去台灣的超市和水果店對比了一下,全部換成台幣和千克做了個對比(因為台斤是600克):



 



西瓜:台灣約25元一千克;對岸約60元一千克;



 



榴蓮:台灣約110一千克,;對岸約289一千克;



 



蓮霧:台灣約110一千克;對岸約430一千克!



 



香蕉:台灣約38一千克;對岸約60元一千克!



 



當然,對岸也有比台灣便宜的:



 



哈密瓜:對岸60塊一千克,台灣約65元一千克;



 



芒果:對岸約60元一千克,台灣約80元一千克。



 



結論是,大部分水果,台灣確實比較便宜。



 



但是我腦袋裡還是蹦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芒果會比較便宜?而且這幾年,很多台灣獨有的品質水果都能在大陸看見。這種技術到底怎麼來的呢?



 



首先,中國的熱帶品質水果是不是竊取台灣的技術?不能說沒有,中國大陸的水果種植技術不僅來自台灣,還有其他國家,比如新西蘭。之前有個新聞,四川盜用新西蘭奇異果的技術,沒有獲得授權,詳見新聞《內地充斥奇異果山寨貨!新西蘭政府敢怒不敢言?》



 



但是台灣水果的西進之路要更曲折一些。大部分水果品種和技術如今在對岸濫觴,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當初兩岸交好的時候,台灣農民太善良,而且也沒有知識產權意識。2011年,天下雜誌曾有一篇報導,叫《台灣水果 海南特產?》,那時候兩岸還是蜜月期,但是天下雜誌好像已經發出了暗暗的擔憂。



 



報導介紹,從2000年左右起,台灣就有很多農人帶著資金、技術、品種來到海南了,把很多台灣的水果移植到中國。在2000年左右,海南很多包裝紙箱外,就印有「台灣水果、海南特產」,最早是珍珠芭樂。中國叫芭樂...今年五十二歲的洪xx,十四年前(1995年左右),他到海南島投資種植台灣芒果,銷往大陸內地,如今已是公司年營業額高達四千多萬台幣的董事長。當時在他的引進下,愛文、金煌、台農一號、海頓與凱特等台灣常見的芒果,開始在海南島落地生根…由於台灣品種的芒果很稀奇,售價更是海南本地種的二到三倍,當地農民紛紛向洪肇銘搶購芒果樹苗,探詢種植技巧。洪肇銘不藏私,除了繁殖台灣芒果種苗販售,也傳授當地農民修剪、矮化與嫁接芒果樹的技術。在海南農民的搶種下,短短十年間,海南的台灣芒果栽種面積,從洪xx原先的兩百多公頃,擴增到目前大約一萬六千多公頃,與台灣本地相當。



 



除了洪xx帶動海南的台灣芒果栽種熱潮,來自高雄縣路竹鄉的農民林xx,也選在海南島瓊海市偏僻的小村落,開啟事業第二春。因為當時土地實在很便宜,一公頃年租金約只要三千六百台幣,因此興起來海南種植台灣水果的念頭。



 



原本對種水果一竅不通的他,特別到農試所鳳山園藝分所,學習栽種技巧。然後把技術帶到海南省。林xx生產的珍珠芭樂,一市斤(五百克)賣到四到五塊人民幣的天價,讓當地農民趨之若鶩,吵著向林文柱買種苗,學種珍珠芭樂。「瓊海市所有種珍珠芭樂的農民,都是我教出來了,」。繼珍珠芭樂後,林xx又陸續從台灣引進台農二號木瓜、鳳梨釋迦、楊桃與火龍果等台灣水果,在瓊海市的農民間流傳種植。他也不定期返回台灣,學習新的栽種技術,傳授給瓊海農民。



 



除了為海南引進水果,還有引進水產的。



 



挺著大肚子、滿頭花髮的呂xx,指著這些養殖場說道,「這些鮑魚場的老闆,以前都在我這裡打工。我自認對海南最大的貢獻,就是帶來台灣技術,讓這些黎族村民脫貧。」



 



通過以上報導,我們可以看出來,最初這些農業漁業台商的確在兩岸交流紅利期賺了很多錢,也抱著滿腔熱血和善良的動機,主動把這些技術、樹苗、魚苗傳授給當地農民。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那這些台商現在怎麼樣了?



 



答案是:「壞市」頻仍,台商黯然退場。



 



一些農業漁業台商的確在兩岸交流紅利期賺了很多錢,也抱著滿腔熱血和善良的動機,主動把這些技術、樹苗、魚苗傳授給當地農民。(合成照片)


 



許多在海南發展種植台灣水果的台商,在投資前兩、三年,雖嘗到獲利豐厚的甜頭,吃到了兩岸蜜月期的紅利,「但海南農民學習能力強,看到種植台灣水果價格好,一窩蜂搶種,造成「壞市」,使台商無法競爭,黯然退場。



 



一九九九年三月,海南省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起初,前來投資農業的台商,高達一千多家,2011年,已經剩下一半不到。現在剩下更少。



 



追究原因,除了某些台商抱持賺一票就跑的投機心態而失敗,也有許多台商沒有及時更新種植品種,因此被海南本地農民和市場淘汰。天下雜誌如是報導。



 



於是,面對海南農民競爭,許多台商不斷繼續「吃老本」——從台灣引進更多新品種水果與栽種技術,配合海南便宜的土地與人工成本,維持自己的產業優勢。同時,擴大種植地區,除了海南,在雲南的西雙版納、四川的攀枝花等地區,也開始購地種水果。結果現在,芒果價格越來越低。大家都賺不到錢了。



 



那麼第三個問題來了。既然台灣農民只嚐到短暫的甜頭,就黯然退市,尤其是現在中國大陸水果賣那麼貴,月薪一萬都吃不起水果,是不是對岸果農賺錢了呢?



 



好像也沒有。



 



中國大陸超市裡水果貴出天際,其實主要是因為供應出現了問題,一是因爲中國出現對糧食危機的擔憂,提高保護耕地要求,就是退林還耕,導致水果種植大面積減少,不少地區農民的果樹都被農管鏟掉了種糧食。還前兩年經常看到西北有種植硒砂瓜的報道,瓜農們特意在戈壁灘種西瓜。結果被認為這種種植方式破壞土壤,很多地方都在整治,相信今年西瓜的供給不足,就有耕地整治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台灣西進果農很熟悉——就是只要有價格高昂的新品種出現,中國大陸果農們便會一窩蜂去種貴的水果,大眾水果少了,而新水果上市後,又因為濫市,價格也降下了。最後的結果就是,貴的水果降價了也還是很貴,普通人吃不起,大眾水果因為產量減少,價格大漲,普通人還是吃不起。而且今年失業率這麼高,降薪潮這麼狠,吃水果真的成了奢侈。除非,在拼多多上,賣那些口感稍差、品相也一般的水果,被迫消費降級。



 



最後一個問題,台灣水果現在還依靠中國大陸市場嗎?



 



根據農委會去年的報告,台灣水果拓展外銷日本成最大市場取代中國。2021年台灣生鮮冷藏水果外銷量7萬6125公噸,中國大陸為最重要市場、占41.4%,日本次之、占28.9%,2022年至10月日本已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水果最大外銷市場,占比提高到56.6%。我想,走向全世界,擺脫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才是台灣水果的真正出路。



 



所以,我仍然有一個小問題,中國大陸這麼幾十年折騰了一圈下來,台灣果農沒賺到錢,中國果農也沒賺到錢,而到如今中國大眾還連吃普通水果都成了奢侈,那到底誰得利了呢?辛苦打一圈麻將,竟然沒有贏家,也真是罕見。(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