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被入主 美國晶片禁售中國仍有變數

烏凌翔    2020年09月23日 00:00:00

在被全面禁止前一天,中國公司字節跳動得到了其在美子公司TikTok的還魂湯:美國公司甲骨文與沃爾瑪分別入股12.5%與7.5%,TikTok的用戶資料,將儲存在甲骨文的伺服器,以解決美國政府所擔心的資訊可能被送去中國的憂慮,即所謂國安問題。甲骨文被稱為「信任技術夥伴」(trusted technology provider)。



 



假如類似的解決方案,可以得到川普的祝福,那中國快被嚇傻的、買不到晶片的一大票資通訊產業公司,都看到了一線曙光。



 



邏輯很簡單:國安疑慮確實存在,但可以用商業思維來解決。



 



首先,「中國的」字節跳動股東之中,有紅杉資本等4家美資機構(附圖如下),他們當然不希望自己的投資泡湯,必然努力透過華爾街的人脈,搶救在美國的子公司TikTok。



 



(表格圖片擷取自百度蒐尋)


 



美國政府不放心中國公司在美國蒐集那麼多美國人的大數據,那就想法把這家中國公司,改換性質,變成美國公司就好啦?請更多美國資本進入公司,稀釋中方的色彩吧!問題只是請誰加入呢?



 



微軟是最早顯露興趣的買主,財力夠,也有經營社群平台的經驗,旗下有 LinkedIn,但被字節跳動拒絕,傳言幾天的甲骨文浮上檯面,條件卻非川普的要求,一般人感到意料之外,但是一檢視甲骨文的投資者之中,也有紅杉資本可能又感到在情理之中-肥水不落外人田嘛!



 



當然,據外電報導,甲骨文老闆艾利里森是高科技領域極少數的支持者,可能也是原因。若真是,那川普不像有些網友認為的,扮演了創投公司的角色,他只是現身在幕前的演員,我們不能忽略在幕後操控大戲的企劃制作群=創投公司。



 



只是川普演技不錯,他慣常在談判前祭出的極限施壓法,確實有助於加速字節跳動的屈服。



 



字節跳動損失很大嗎?也未必。



 



投資人有兩類:一是財務型投資者,主要就是天使=個人風險投者、還有風險投資機構;第二類是策略型投資者,像剛剛提到的微軟,意圖收購還沒賺錢的美國TikTok,不是為了眼前獲利與否,而是在網際網路大業中開疆闢土。



 



字節跳動之前的投資方,主要都是財務型投資者,不必跟被投資標的天長地久,有好價錢即可下車,再找新標的。所以,這回在「大掮客」川普先生的仲介下,若能獲利了結,也非壞事。目前看起來,至少是保住了原始投資,未來可以找機會落袋為安了。這部份,還有戲。



 



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是工程背景,他的事業龐大,美國TikTok只是他全球TikTok與中國境內同類型短影音app抖音大拼圖中的一塊,所以他算是策略型投資者。而且,他在美國及世界各地推出海外版抖音=TikTok時,就計劃在當地發展,當地上市,只是惡媒婆倏忽而來催嫁,TikTok還未成年就被逼許了人家。



 



還好,TikTok在美下載量約一億,活躍用戶中可能有幾千萬合格選民,川普為了選票,也投鼠忌器,不敢輕易下令斬立決。



 



為什麼說TikTok的案例,對美國以禁售晶片來制裁中國科技產業可能提示了解決方向呢?



 



美國科技業的強項不少,但美國商務部近一年來的戰略目標主要是資通訊產業,因為美國掌握了半導體最上游的設備、材料、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沒掌握的,也有辦法號召盟友-日、韓、台灣、荷蘭-一同加入禁售晶片給中國的隊伍。最明顯的案例就是華為,可以確定其剛剛登上的世界第一手機廠商寶座,明年就坐不住了。



 



但是,不供給晶片給華為等中國買方,賣方也受損失,這就是殺敵一萬,自損幾千的道理。問題是:到底自損幾千呢?損的又是誰的幾千呢?



 



台積電不怕停止供貨給華為,產能馬上被蘋果等客戶搶走,南韓三星好像也不太怕,海力士呢?還有較小的一些廠商以及日本的一些廠商呢?荷蘭的ASML呢?美國如果「死道友,不死貧道」,那這些盟友只能望著「美國優先」的大旗流淚,問題是,美國自己的半導體產業也大失血了!



 



美國波士頓顧問集團,在今年3月就做出了一份報告:「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如何可能終結美國的半導體領先地位」(How Restricting Trade with China Could End US Semiconductor Leadership)。報告有42頁,資料豐富,很多數字與圖表,但限制轉載,以下節錄最重要的論點。



 



美國積40年來的努力,終成世界半導體產業霸主,若驟然少了中國市場,營收將大幅減少,所能投入研發的經費也將減少,長期有可能被南韓、日本搶走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的份額。



 



這份報告-當時-假設美、中若部份脫勾,以及完全斷絕往來兩種情境,計算美國半導體行業可能的損失,而現在已接近第二種情境。



 



美國商務部不是不了解可能的內傷,所以「實體清單」採切香腸的方式,一小段、一小段的公佈,中共知道厲害,反應越來越微弱,去年「奉陪到底」的氣勢全無。美國已經成功達到戰略恐嚇的目的。



 



「實體清單」不是完全禁止美國公司、或盟友的供應商不能賣產品給榜上有名的中國公司,是必需向美國商務部先申請,最近消息,已有公司暗示可能獲准出貨給華為了。



 



結論是:大國競爭的政治場域中,經濟仍是必需考慮的重點,市場商業法則因而有運作的空間。川普與拜登,誰更有決心抗拒市場的壓力,加長時間壓制中國呢?美國選民又較為支持誰呢?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