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開始,全球各國即面對巨大的震盪,許多以往令人稱羨的先進國家如日本、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公衛體系都面臨崩潰的危機,反而是台灣、越南、韓國等亞洲國家因為有傳染病防治的經驗,疫情管控下相對比較成功。
此外,中國雖為疫情發源地,但因為較為高壓的防堵模式,相對於歐美國家,它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2020年發布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從原估的-4%,上修至零,中國今年預期將成長1.9%,是全球少數經濟成長率正數的國家,加上同為疫情較為趨緩的國家,在台灣對中國貿易依賴很高的狀態下,中國與台灣在疫情後的對話管道是什麼呢?
在馬政府執政時期九二共識有如兩岸溝通、對話的通關密語,兩岸在這個極具模糊的共識下可以談雙方想說的話。九二共識並非出現於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在香港的會談,是2000年,陸委會主委蘇起為了包裝一中各表首次將「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劃上等號,九二共識之後才成了各家媒體、政治人物時常討論爭議話題。
但現今九二共識的原意已經不復存在,習近平在年初的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中將九二共識的定義限縮為「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間接刪去一中各表的空間,對中國來說九二共識已是前提,但對現政府來說九二共識是議題,雙方討論層面已經不一致。
在現任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狀況下,兩岸之間沒有一個溝通的管道。當然,九二共識不會是唯一解,但現在看來並沒有其他明確的框架能讓兩岸坐下來談,這樣容易造成台海緊張的局勢,讓台灣再度成為戰爭發生的熱點(Flashpoint)。
九二共識在國內已然成為一國兩制的代名詞,而中國也逐漸將九二共識的定義縮小,已不是當年一中各表的原意,因此筆者認為未來九二共識並無太多發展空間。若九二共識已不為台灣人民及政府所接受,當務之急還是需要談出一個能承載相同功能的協議,雙方可以不滿意但談判不能終止。
近幾個月共機數十度擾台,挑釁意味濃厚,台海情勢升溫不少。美國大選後,拜登(Joe Biden)上台對美中台情勢會繼續緊張抑或是緩和還需要觀察,但美國現正處於一個撕裂的狀態,國力已不如前。當務之急是政府是否能在後疫情時代中歐美列強自掃門前雪的情況找到與中國通話的管道,如果九二共識已成過去式,就需要試著找到下一個對話管道,在疫情趨緩後,台灣要怎麼繼續超前部署,這是屬於下一代台灣人民及政府的課題。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三年級學生/清大通識中心自主學習小組成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