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未來肯定會有更多令人難過的「表態藝人」上榜

冼翰宇    2021年03月28日 01:04:00

瑞典服飾品牌H&M近日因為發表聲明,拒用新疆少數族群被迫勞動生產的棉花,引發中國從上到下揚言抵制,而中國官媒《人民日報》顯然有意讓野火延燒,並藉機向「西方勢力」展現全國官民一心的團結,進一步點名了一眾一線時尚品牌,指出它們與H&M一樣加入了BCI(良好棉花發展協會),讓這起中國史上最大的時尚界「被辱華」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事件爆發後,中國藝人毫無懸念紛紛與被點名的代言品牌切割,幾個常見的「愛國」台灣、香港藝人也不落人後,宣示力挺新疆棉花。中國網民也樂於適時展現愛國心,燒鞋、燒衣、出征未表態藝人,一樣都沒少。



 



可能因為對常見的人名漸漸無感,有別於過去類似表態事件發生後的群情激憤,此次台灣民間的輿論,除了部分仍力不從心地撻伐「倒戈」藝人,更多的發言竟更像是在「哀悼」,特別是對新舊「男神」(許光漢、彭于晏)、「女神」張鈞甯及「E神」陳奕迅。



 



這三「神」中又以陳奕迅的角色最為特別。陳奕迅不是台灣人,但在台灣民眾心目中卻有著近似同鄉熟人的親切感,唱片在台發行成績亮眼,又是金曲獎最佳華語男歌手獲獎紀錄保持人。陳奕迅代言adidas超過10年,隨處可見的廣告讓他幾乎與品牌劃上等號,只是再深厚的情誼也敵不過國家的介入。



 



許多人細數陳奕迅的歌,如何陪伴他們度過的青春與一次次的心痛,哀嘆「以後去KTV不唱他的歌了」;另一些人則持續試探,作品與人品,甚或政治立場是否能夠分開來看?畢竟要一夕之間否定一個喜愛多年的人,如同否定自己一般違反人性。



 



類似的兩難近年也在歐美反覆上演。「#MeToo」運動讓受害女性在男性主導的好萊塢中得以發聲,並且見證一個個「獵捕者」倒下;但對支持該運動的一般民眾而言,是否應就此否定一名加害者或嫌疑人的作品同樣不是容易的決定。



 



有些人獲得反感的資訊後,難以像過去一樣欣賞並享受作品帶來的啟發,不看、不聽是再自然不過的決定,但也無須據此攻擊能將兩者拆開對待的人,尤其當他們無意迴避當事人負面事例時。



 



「#MeToo」運動反對的並非個人,而是更龐大的司法體系和社會結構。「新疆棉」事件中的藝人表態不是第一次,未來也肯定會有更多令人難過的人名上榜;身在自由中的我們,或許更該將目光繞過個體、直視背後那更龐大的政權,不讓它輕易藉代罪羔羊掩飾更多的「惡」。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