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郭未拉開與侯差距 藍營恐再集體焦慮一陣子

戴世瑛    2023年04月21日 07:00:00

郭台銘返台兩度開記者會爭取2024大選提名。然連日來媒體焦點多集中在其選擇出場時機、鞠躬道歉、唱國歌、宣讀國父遺囑等動作與政治算計上,反忽略了會中釋出的穩定兩岸和平問題與解方。我雖非郭粉,仍覺可惜。



 



綜觀郭董兩次談話,除開宗明義的援引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外,同時感嘆台灣「政治拖累了科技與經濟的發展」,足見「經濟」一項係其心中首要與施政主軸。另強調政治領袖不僅懂政治、選舉、民意,也應懂經濟、技術、產業,更突顯了我連續三任總統皆法律人出身的可能偏差,與自己有別於其他候選人的「國際企業人」特質。料此論點,對國內正陷於「五缺」障礙的企業家,及現為通膨所苦的升斗小民,具有一定說服力。



 



其次,不揣冒昧,試就郭董講稿字裡行間,解讀其自創所謂「新中間」路線:



 



 延伸前述經濟優先,郭董的「我們身處美中對抗的焦點,同時又是美中經濟的連接點,台灣有條件成為化解美中對抗的關鍵影響力」,其意似欲「以科技立足世界」的台灣,善用「科技島」先進資源實力,利用「大談判時代」氛圍,配合台海戰略關鍵地位,在維護「台海穩定、區域互利和全球共榮的基礎上」,於美、中對抗與兩岸糾紛間,取得折衝調和籌碼,發揮槓桿支點作用,以化解衝突。從而擺脫「兩大國擺佈」,不必「被迫選邊站,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



 



上述仰賴科技與經建實力避戰說,對照2019年郭董說過「別向美國買武器」、「把省下來的錢發展科技」,實迥異我當局向來「親美抗中」政策,也挑戰賴清德「備戰才能避戰」立場。平心而論,陳義雖高,卻不失為一可努力方向。



 



誠然,迄郭董公布僅屬原則性「政綱」,非具體「政策」,故仍遺留不少疑問。例如:兩岸政治定位論述,是否延續馬英九高喊「又活過來」的「九二共識」?面對兩強威壓,處夾縫中的我晶片半導體業如何具體應對,以達「化解美、中對抗」?況郭董自認「政治新手」,既從無競選與執政經驗,其選戰「耐打度」與政見兌現可能性,難免讓人擔憂。



 



作為中間選民,我期待後續國民黨能允准郭董請命的30天,好讓其得以允諾的請益、演講或座談補充釋疑,也讓國人聽聽何謂「台灣新藍圖」。不過郭、侯民調已漸拉近,如此一來,「藍營集體焦慮症」恐又要延續好一陣子了。



 



※作者為律師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