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仍然是台灣民主化後台灣政治最大的轉捩點。
這場運動徹底改變了民主化以後的台灣政治光譜:從原本的藍綠統獨對決,轉向為建制本土的民進黨與反體制民粹主義的對立。在三一八之後,黨國舊勢力從台灣政治的主流緩慢退屈成為台灣政治裡的「第三勢力」,民進黨成為第一大政治勢力並迅速建制化,民粹主義則是崛起成為台灣最大的在野政治勢力底流,只是反體制的民粹變幻莫測且必然會不斷地轉換宿主。今後的問題只會是誰来召喚民粹、誰有能力成為民粹的宿主,誰就會成為坐二望一的台灣第二大政治勢力。
全球化造成社會極化的貧富差距,製造業供應鏈移轉和產業數位轉型,造就大量家道中落的前中產階級,傳統媒體式微,社群媒體成為公共言論形成的主流。這些西方已開發民主國家社會所面臨的共同結構性因素,造就民主國家裡民粹主義政治,在美國產生川普政權,在歐洲造成英國脫歐。
民粹主義在台灣同一個時期當然已經存在,只是台灣運氣好,在兩千一零年代前段,民粹接受進步本土政治勢力的召喚,接受台灣進步本土派的公共論述,將憤怒指向積極對「中國因素」傾斜的黨國舊勢力。三一八是同時乘載了台灣民主化運動資產的本土進步力量與憤怒不滿的民粹主義兩股社會力的社會運動,進步本土與憤怒的民粹結盟所造成的政治狂最終潮拉下了國民黨政權,造就了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八年執政,這是台灣的第一次幸運。
但三一八本質的兩個並存面向,他一面造就了民進黨成為台灣第一政治勢力的本土建制政權,一面也誕生了民粹主義的召喚師:獲得了三一八運動最大政治資本的兩個人,柯文哲與黃國昌都是三一八的產物。
執政後走向建制路線的民進黨,當然沒有可能繼續召喚民粹主義,民粹馬上就跟民進黨政權分道揚鑣了。蔡英文的第一次任期中,民粹主義選上了韓國瑜作為宿主,反體制的「憤怒的大象」在台灣以韓流襲來的方式展現了他的威力,橫掃地方選舉,劍指政權。黨國舊勢力以為他們透過韓國瑜成功拿下了召喚台灣民粹主義的權杖,但習近平的「一國兩制」烏龍球加上香港人在街頭流的血,讓二零二零年的總統大選節奏徹底定著於中國因素,當政治議程被大環境設定,民粹無法攪亂選戰風向,自然導致韓流煙消雲散,這是台灣的第二次幸運。
但事實上三一八後的台灣政治本流還是一樣,建制化的本土派民進黨與民粹主義的對決圖像沒有改變,從韓到柯,會改變的只有「誰」有能力召喚民粹主義,這個政治領袖就當然成為民粹主義作為台灣第二大政治勢力的宿主的事實。
在政治上無法與中國劃清關係的黨國舊勢力必然繼續緩慢衰敗,若無民粹運動加持的國民黨,將永遠屈居台灣政治的第三勢力,即便他們已經一籌莫展到派出一個黨國權貴打從血統深處看不起的台灣人侯友宜,黨國舊勢力的死結仍然永遠卡在說不清與不敢說清的中國關係上,而言語遲拙的侯也不是那個具有民粹召喚師天份的人選。
中國必然不可能再說服台灣人認同中國人身份,也再也無法透過黨國舊勢力作為島內代理人拿下台灣,所剩的只有製造台灣內部混亂並趁亂拿下台灣一條路而已。
於是取代韓國瑜成為台灣民粹主義共主的柯文哲,自然成為北京必需在下一場台灣總統大選押注的首選。民粹領袖是「天選之人」,因為需要獨特的人格特質與群眾言語魅力才有可能民粹召喚師,這些都是先天的。
柯在國內可以不是藍、不是綠、也不是紅,他就是徹底的反體制民粹代言人,民進黨從候選人提名到執政表現呈現地越枯燥無味,他召喚群眾在二零二四年總統大選主導中政治劇場就越會有票房空間。
柯在外交立場上可以昨天反中,也可以今天親中;柯可以今天親美,也可以明天反美,因為民粹主義者不需要從任何從內政到外交的基本政策議程,他所信仰的就是架空在批判和煽動言論之中徹底的機會主義。機會主義對介入台灣苦無機會的北京來說何嘗不好?王滬寧主導對台工作的首要政治議程,必然是拉下堅定親美的建制本土派民進黨政權。
黃國昌在三一八中群眾召喚師身份上癮,持續尋求召喚民粹的渴望成為他自此永遠無法戒斷的渴望。黃主導的時代力量是左派民粹路線,但左派民粹在發展上相比於右派民粹存在先天上的限制,因為左派民粹選民雖然反體制,卻仍然比較願意接受建制菁英的論述,相對於右派民粹對於廣大草根非菁英民眾的動員魅力,左派民粹政治要壯大存在著極大的先天性障礙,這點看美國政治裡民主黨左派民粹路線從桑德斯到AOC都始終無法繼續壯大,而寄生共和黨的川普主義卻可以輕鬆綁架整個共和黨就很清楚。
黃自己若終究將自身追求召喚群眾的渴望置於他所信仰的價值之上,那麼柯黃兩個三一八中誕生的一左一右台灣民粹主義召喚師的合流,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只是十年之前本為死敵的旺旺中時與黃在十年之後若有機會站在一起,那一天到來,必然是台灣政治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之一了。
※作者為法學博士、文字工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