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潔:關於重啟服貿──政治人物要先充分理解再開口

林志潔    2023年06月29日 00:01:00

2013年的兩岸局勢與現在差異甚大,當初海基會和海協會簽署了服貿協定,與科技業攸關的開放項目包括電腦硬體安裝諮詢、軟體處理、資料庫服務、辦公設備維修。也就是說,如果通過此協定,台灣相關企業可以進入中國市場,反之,中國企業也可以進入台灣。



 



當年服貿內容已有安全疑慮



 



當時討論的時空背景,還尚無5G產業,但服貿所涉及的資訊和電子相關業務,就已經引發了很多爭議,包括中國企業可能併購台灣企業、台企變中資、電腦系統恐為中國企業入侵,軟體服務將被中國得標,民眾個資、隱私以及網路和硬體建設可能受到侵害。



 



尤其當時服貿約定中資得以投資台灣的第二類電信事業中包括存轉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數據交換通信服務,更引發各界高度疑慮。 



 



十年來中共極權與威脅加劇



 



十多年來,中國的極權發展和國際情勢變化劇烈,近五年來的美中貿易戰,以及民主陣營對中國侵害人權的各種金融和經濟制裁,現在這個時刻下,我們和中國的互動,必須保持更高的戒慎警覺。



 



觀察中國近來的作為,一邊說歡迎外資外企,一邊在2015年頒佈國家安全法,表示中國要建立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制度,對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權的外商投資、特定物項和關鍵技術、網路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項或活動,均要進行審查、預防、以化解國家安全風險。



 



近期中國更啟動反間諜法修法,擴大間諜定義,以間諜罪名抓補各種科技研發人才、企業高階,並處罰各種提供技術訊息給間諜的行為。



 



台灣要打造健全資安並去風險化



 



我國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就指出,跟中國的關係必需要「去風險化」、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經貿的可靠伙伴,以及健全台灣的資安系統。美花部長非常一針見血的說明了:守護國家、維持我們科技和經貿的安全,是台灣經貿可以在世界賽局中生存的重要關鍵,根本就沒有重啟服貿的可能。



 



我之前在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時,也談到: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和中國安全的距離,有賴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是軍事國防外交科技和金融等項目,軟實力是我們的民主法治自由與人權,距離的縮短(比如核心關鍵技術被竊取或買走),都對台灣的安全有重大危害。



 



政治人物要做功課且發言須謹慎



 



一週來關於服貿的議題引發許多討論,任何政治人物要主張重啟服貿這樣的議題,實在應該充分理解再開口,否則引發社會不安,影響百業穩定。



 



社會大眾也應該利用此機會,深入瞭解中國目前對台的威脅,以及維護我國經濟和國安的重要性。



 



※作者為民進黨新竹立委參選人、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