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自由民主 更需要好好研究政治與戰爭

蔡嘉凌    2023年07月11日 07:00:00

每年的美國獨立紀念日(7月4日)的前後時間,紐約的氣溫幾乎都會竄升,若濕度也升高,就讓人只想躲在冷氣房。幾年前,和先生跑到費城(Philadelphia)去感受獨立紀念日的氣氛,費城的炎熱潮濕一點也不輸紐約,但在歷史街區的解說人員或者遊行隊伍,都穿著十三殖民地時期的服裝,才突然意識到美國獨立革命的另一種艱辛。



 



當時,由於襯衫被認為是男性的內衣,在公共場合也就很少人不穿背心或夾克外套,在「獨立廳」(Independence Hall)裡開會的美國建國之父們,當然就是假髮、馬褲、背心、外套、絲襪、皮鞋都穿戴整齊,而為了保密,門窗時常關緊緊,有時甚至還放下窗簾…光想像那情景,汗都逼出來了。



 



據說,美國建國之父們簽署《獨立宣言》的那天,因為太熱開窗,附近馬廄裡的馬蠅成群飛進了「獨立廳」,攻擊他們穿著絲襪的腿,天氣濕熱加上被咬被吸血的疼痛,讓他們煩躁了起來,加速討論,匆忙簽署《獨立宣言》。對此,有史學家以「叛國比不舒服好」來形容,也許有幾分幽默,但當時叛國會被吊死,簽了字就是沒有回頭路,若不是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又意志堅決,誰會因為不舒服而加速定案簽字?!



 



1780年5月,獨立戰爭仍在持續中,人在法國做外交的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在寫給妻子艾比蓋兒(Abigail Adams)的信說到:「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這樣我的兒子們就可以自由地學習數學和哲學。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和哲學、地理、自然歷史、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才能讓他們的孩子有權利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絨繡和陶藝。」



 



亞當斯認為自己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是為了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獨立安全的國家,沒有這個基礎,後代子孫的確無法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更難以自由去追夢,談自我實現。然而,自由民主、獨立安全也不是擁有了之後,就永遠不會失去,更別說,人類世界有多少固執限制個人自由的觀念需要持續反思與挑戰。幸好,一旦嘗過自由,或一個國家社會有了自由民主後,少有人能忍受自由和權利被恣意剝奪。



 



不具有中國國籍的李明哲,竟曾被中國政府安上「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關在中國黑牢五年。今年4月終於回到台灣,7月,他就回台北文山社區大學工作,他說,坐牢時最痛苦的是無法自由地跟人聊天、資訊受限,最好的療傷方式是恢復語言交流的能力,自由地聊天、自由地關心很多資訊和聊很多人權議題。



 



聊天的自由!可想過?但這卻是中國共產黨政府最喜歡的一種崩潰政治犯的方式;李明哲說,除了完全限制親屬探視,中國政府會非法秘密關押中國政治犯長達1年,甚至數年。在妻子李凈瑜和NGO團體以人權為目的,不斷訴諸國際力量與關注,成功施壓中國政府 ,讓中國政府依法「只」秘密關押他兩個月,被允許妻子前來探視一兩次。可是,那兩個月的秘密關押──見不到陽光、喪失對時間的掌握和得不到外界的訊息,就讓他有了嚴重的創傷。試想:那些被中國政府非法秘密關押1年(甚至數年)的中國政治犯能不崩潰嗎?



 



可記得是詩人、畫家、也是攝影師的劉霞?她的先生劉曉波因參與起草《零八憲章》,呼籲中國政府進行修憲,實行分權制衡,實現立法民主,司法獨立,主張集會、結社、言論、宗教自由,而被判「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2010年,在牢裡的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劉霞就被中國政府軟禁,長達8年。一個有才情的人,就這樣被一個黨國不分的專制獨裁政府虐待消磨到精神崩潰,直到2018年夏天,獲准離開中國,在自由的德國才找回笑顏



 



亞當斯是對的,他若不研究政治和戰爭,他的後代哪有權利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絨繡和陶藝!



 



但不幸地,自由民主的台灣卻不能不研究政治和戰爭,借李明哲在黑熊學院講座中所說一句話,因為「一個自由民主台灣的存在,就是挑釁中國」。



 



日前,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視訊致詞時,呼籲上合國家要慎防顏色革命在世界上到處進行統戰的中國政府,竟是如此恐懼中國人被自由民主的思想給解放,也就不難想像,相較於西方的自由民主國家,在語言文化上有類似之處的自由民主台灣,帶給中國政府的焦慮感,絕對更大,更具威脅,如同閃著「中國也能自由民主」的光,太刺眼。所以,若寄望以台灣能繼續保有自由民主為條件去和中國政府達成任何形式的和平協議,就實在不懂中國政府的心。



 



然而,這種「不懂中國政府的心」的情況,竟然時常可見;當7月3日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出「兵役改回4個月」的政見,7月6日習近平視察作戰範圍涵蓋台海的東部戰區,對軍方負責人強調的是──他們(軍隊)必須「敢打、會打,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



 



想想國內外的情勢,熱愛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我們,不需要好好研究政治和戰爭嗎?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現居紐約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