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進黨檢討敗選原因尚未出爐之際,賴清德副總統已經決定參與黨主席選舉,儘管黨內派系多支持賴副總統的決定有助於凝聚低迷士氣,然而,也只有正向面對敗選之因,找回台灣社會的民意基礎,才能重新整隊,擬出新的國政藍圖。
外觀上,民進黨的整體執政看起來並沒有令人大失所望的錯誤,許多民調也顯示民進黨的支持率也未滑落,儘管縣市長席次慘輸,在地方議員的席次卻比上屆增加。不同層級的選舉,有著各自的勝負,只是直轄市的輸贏,較受注目。
而低投票率的結果,意味著在雙方本盤的較勁之外,誰掌握了年輕中間選民的關注,誰就勝出。隨著1990年代以後出生的選民逐漸進入社會中層,在此次選舉中展現的投票趨勢,是否意味著,台灣社會的投票行為正在改變;選民集體政黨認同正在降低;對政黨的支持關係更為複雜;選民更個人化的政治偏好、被不同的議題所切割碎分,立場的變化更快速,也更難預測投票行為。也正是如此,民進黨需要重新審視台灣社會,重繪台灣社會的新圖像。
從過往幾次選舉中,執政與反對雙方陣營都受到強烈的環境因素影響而造成大比數的落敗與勝選,如,太陽花學運、香港反送中運動、韓流的席捲等等,而催化走在社會分裂邊緣的族群動員,容易形成覆滅式或是票數懸殊的結局。今年的選舉未見大型運動效應,卻有相似的投票結果,讓許多評論人納悶,何以選民不接受獲得高施政滿意度的縣市首長推薦、助選的繼任候選人?這也讓執政的中央政府成了分析對象,從而探討中央政府的施政是否密切的對應了社會民心的思維、苦痛與需求。
2022年地方選舉是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場選舉,選民在經歷2年多的疫情生活中,不只是要面對自己與親人死亡的恐懼,因應疫情而採取封閉、控制與隔離政策,既限制人民的地域流動,也造成內需產業的急速萎縮。工廠店家面臨停工、歇業、弱勢勞動者面臨失業、無薪價的衝擊,工作型態改變,大幅度的經濟衰退,都讓所有人民頓時必須在經濟與生存之間作出艱難的抉擇。
如果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從振興與紓困並行的策略來補救疫情所造的損失是許多國家的行政舉措,但是,從人民受益的角度,不只會看到補助涉及分配的適當與否的問題,還夾纏著許多社會問題而有正面肯定的印象。
政府補助的範圍、條件、程序、對象與金額均有不同,對觀光、餐旅、計程車業的補助,對照許多人民只有無薪假,就劃出其他社會群體不同的分配地位。分配不均所造成的社會心理不平衡形成了集體的焦慮與不滿。再加上高房價、低薪資、社會住宅、托兒顧老、就業創業的困難,以及時不時出現的詐騙擄人案、警政高官出入黑道角頭邀宴、街頭鬥毆槍擊、虐童性侵、恐龍法官做出違反社會經驗的判決等等,都在已存在的社會不滿之上,加重調味而讓討厭的情緒蔓延。
隨著疫情病毒的減弱與恐懼不再,選民重經濟,輕防疫的態度浮現。對比歐美國家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對邊境開放與台灣的緩慢,反而轉變成到底還要忍受多久的管制?已經歇業停工的廠商、店家與在地經濟,要多久才能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在疫情間爆發的俄烏戰爭所引發全球通膨,也對未來的經濟展望蒙上不確定的風雲。不管是國內外環境所造成的壓力,不只是社會沉重的負擔,更是1990後出生世代的人生重擔,經濟與社會的挫敗聚積成討厭政府的社會總和。
於是,人民就在投票的當天,參與了一場既沒有串連、也沒有綱領,亦沒有領導者的討厭民進黨政府的集體行動。
如果選舉的基盤是建立在冰山式的民怨上,再多的選舉策略與技術面的操作,都難以在短時間扭轉風向,釋放隱藏在冰峰下的結構壓力。但,這並不應視為是從後果逆推的決定論,而認為選舉期間候選人的努力與否都不會改變局勢。反而是在說明,以過去的選舉心態來看待2022年的選民結構,很容易陷入理所當然而沒有察覺到社會環境已經有了細微變化,而沉溺於自我感覺良好的氛圍之中,既像是溫水煮青蛙,也像是自陷流沙,
民進黨目前最需要的是避免過度的糾葛於解決已發生的選舉問題,而無法以前瞻性的分析來看待台灣社會結構正在發生微妙的轉變。錯誤的環境分析,不只無法明辨組織自身擁有的優、劣勢、危機與威脅,更難以制定出主動、靈活與預防性的整體解決方案。
因此,民進黨並不能只有停留在檢討選舉戰略與戰術的不當與歸責,而是要深入到社會整體環境的層次,重新探索社會中不同年齡層的人口特性。選民結構正在轉變,台灣的新社會風貌也在轉形,找出吸引社會變革的需求,方能理出未來台灣社會的新圖像。有圖,就有方向。將台灣帶向民主自由、富足安樂的方向感是台灣人民給與民進黨的政治高標準,一旦,民進黨迷失路向,選民馬上毫不留情的用選票當頭棒喝。民意似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