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九合一敗選至今將近一個月,黨內檢討節奏紊亂,停留在派系持續爭執、內耗的低層次,看不到檢討重點;加上延後的嘉義市長選舉、台北市立委補選等個別候選人因素,氣勢此消彼漲,絲毫不見四年前民進黨政府觸底反彈的堅定意志。
2018年民進黨敗選後,由總統蔡英文率領執政團隊,結合地方首長或敗選人、立委等,下鄉到地方傾聽民意,第一線面對問題;對媒體,也開啟迴廊談話模式,與象徵第四權監督民意的角色直接對話。另一頭,中生代政治要角私下串聯商議最適黨主席人選。各司其職踏穩了繼續執政的步伐。
這次敗選,目前為止則以鄭文燦擔任黨的「大選檢討小組召集人」作為檢討主力,雖然多次與地方黨部主委、競選幹部開會,但除了僅以新聞稿、鄭文燦受訪的形式發布,內容也沒觸及問題核心,導致檢討量能不足以讓一般民眾有「執政黨在檢討」的感受,也使得黨內許多的大鳴大放,總在會議結束後才出現。
輔選的黨機器,並非不必檢討,但極有可能只停留在戰術策略面、發掘問題等技術層面。而民意對執政黨的反撲,卻是直朝著擁有最高權力的執政者,亦即府院而來。其中落差可想而知。面對國人以選票表達不滿,仍是總統的蔡英文,以及即將參選民進黨主席、總統的賴清德,沒有躲在幕後的道理。
誠然,四年前與後的情況有一定的差異性。現在的蔡英文即將卸任,與當年力拚連任、保執政權的動力大相逕庭;定於一尊的賴清德,則在確定參選黨主席後,深怕潛越總統職權,必須瞻前顧後。種種原因下,蔡英文、賴清德至今都沒有實際握起檢討敗選的主導權。沒有主角、主軸不明確,民進黨的檢討當然只能是一盤散沙。
賴清德參選黨主席的「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已經開始舉辦,然而,這次更多的是2020年票投蔡英文、賴清德,曾經與民進黨並肩作戰的非黨員們,選擇投下教訓民進黨的一票。身為正副總統的蔡賴兩人,必須體認這個事實,建立權責劃分的檢討模式,負責任地共同握起檢討的主導權,才能避免民進黨政府繼續走下坡。
※作者為媒體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