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聯合科技、台灣電子五哥之一──董事長童子賢日前獲邀同意擔任「新境界智庫」副董事長,與董事長賴清德、另二位副董事長邱義仁、林錫耀等一眾綠營人物並列,引起外媒彭博社評論,認為童子賢的和碩在中國大陸投資設廠,此舉恐「觸怒」中共當局。
彭博社可能不知道,童子賢早就是長風基金會的副董事長、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董事,前者的董事長江宜樺是馬政府時代的行政院長,後者的創辦人龍應台則是馬英九台北市長與總統任內的首任文化局長與首任文化部長。如果按彭博社評論的邏輯,童子賢應早已「觸怒」綠營囉?
這種基於非黑即白、壁壘分明意識型態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一位在兩岸都有重大投資的台灣企業高管去年底透露一個小故事:他們台灣公司在台灣的綠媒報紙刊登促銷活動廣告,大陸總部竟接到台辦關切的電話,他們大感意外,因為過去沒發生過類似的情事。不過,很可能只是地方官員揣摩上意一─其實是為了萬一上面怪罪下來要先「自保」,而非中共中央的政策,只是生意人多不願意惹麻煩,這位台商也就配合下架了廣告。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綠營過去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兩岸貿易額在蔡英文總統主政後仍持續成長,是中國更需要台灣。按此一邏輯,和碩夠大,大陸需要它更甚於它需要大陸──譬如提供就業與外匯收入?尤其和碩為美商蘋果的供應鏈主角,現在蘋果正在轉移生產線往印度的進程中,大陸可能也希望挽留它,因此也許不擔心接到台辦電話?也有可能。
中華民國外交部前任駐印度清奈辦事處處長王北平,三年任內與在印度的主要台商都接觸頻繁,上個月赴任巴布亞紐幾內亞代表前一次聚會中表示,他「感覺」印度幾大台商確實因為在大陸的投資更多,而與台灣政府刻意保持距離。當然,這也可能是這幾家台商駐印台幹揣摩上意,或過度小心所致?未來如果哪一天,印度的產線規模大於中國的產線規模,也許態度就會不同了?
那麼,中共高層的真正態度是什麼呢?或者是否正在調整中呢?這回童子賢接受賴清德邀請,加入「務實台獨工作者」主導的智庫,正好是一個風向測試指標,是把童子賢定位成為「忠貞可疑的牆頭草」,抑或包容童子賢公開的說明:「應該是執政黨智庫希望融合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等意見」呢?值得我們觀察。
站在台灣科技產業的角度,當然應該為童子賢拍拍手,因為有能力的企業家,創造了巨額利潤之後,願意回饋社會就己經令人激賞了,還肯跳出貢獻本地社會的格局,參與牽涉兩岸關係的大時代政治週邊活動,更需要膽識十足。
兩岸關係的推進與穩定,需要更多像童子賢這樣的企業家。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