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至今沒說他要競選台北市長,但人人都知道他有這個意思,而且也做出了試探風向的動作。他出席蔣經國紀念園區開幕儀式後,主動的透露了一個秘密,說自己的名字就是由經國先生取的,這就是認祖歸宗的一種暗示,只差沒喊一聲爺爺而已。
從生物學來看,血統確實很重要,起碼畜牧業就很重視選種與育種,但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還多了許多社會化的條件,必須透過思考與學習才能具備,基因並不能決定一切。
科學認知是一回事,感情認同又是另一回事,政治上尤其如此,不然如何解釋世襲帝制存在了幾千年?中國人尤其熱衷於追蹤族譜,到今天習近平也不能免俗,一路從梁家河溯源到延安窰洞,非要和毛太祖套個近乎不可。
蔣萬安從政以來一路順遂,固然有他個人優越的條件,但不可否認也與改姓認祖有關,蔣家兩代左右兩岸命運幾達一世紀,其中多少恩怨情仇,猶待時間來沉澱,蔡英文一席講話迄今餘波盪漾,已充分證明了這點,但凡要使用這個識別符碼,就要做足心理準備,這事其實也很好理解,分家產時,你不能說只想繼承存款,卻又想拋棄負債,天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蔣家功過不管幾幾開,扛起這塊招牌就得概括承受。
那麼姓不姓蔣利弊怎麼開?首先,兩蔣一生反共,早已載入史冊,這個家族印記很難摘帽,蔣萬安對此持什麼態度,多少要有個說法才好。而這也正好就是國民黨的痛點軟肋,一味的怕中共不開心,就有與主流民意脫鉤的風險,韓國瑜開高走低,已經證實了這點。
其次,從選舉實務來精算,台北市民與兩蔣有感情上直接連係的其實已經不多了,國民黨誤以為高齡者偏藍,即使是部份事實,與其說他們懷念兩蔣,還不如說是懷念那個一體化秩序的時代,死抱這種情懷的人數有多少,缺乏具體可供參考的研究,大家都是用猜的。
國際通行的老齡人口以六十五歲來劃線,按照這個標準,台北市截至去年九月底65歲以上住民50萬多一點,占比19.75%,即使囊括其中七成投票率,也不足以保證當選,過度迎合這種心理需求,得失計量是一門大學問。
但有一點倒是很肯定,年輕一代對「我爸誰誰誰」通常是很感冒的,郝龍斌或許有占一些便宜,到了連勝文、丁守中就不靈光了,柯文哲兩度當選,年輕世代的逆反心理起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有人引用<蔣經國日記>質疑孝嚴孝?非蔣家血脈,有人主張以DNA驗明正身,嚴格說都是封建返祖遺緒,不符合「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現代民主原理,蔣萬安適不適合擔任台北市長,檢驗的指標可以有很多,但他的爺爺究竟是誰,都應該被排除在外,前提是萬安委員得及早拿定主意。
※作者為自由評論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