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李登輝 只是無法忍受蘇志誠的囂張跋扈

黃澎孝     2020年07月31日 18:26:00

李登輝,一位敢於衝撞美中,彰顯獨立國格的魅力領袖(續「我差點成為登輝先生的文膽」)



 



「我差點成為登輝先生的文膽」po出後,有些藍營的朋友特別稱讚我。沒錯,以我一個外省軍警子弟,本身又是軍校畢業的背景,我當然曾經很藍,很藍⋯⋯。



 



但是,我當年之所以婉拒登輝先生的提攜,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蘇志誠。以我的個性,我實在無法忍受蘇志誠的囂張跋扈!



 



坦白說,我對李登輝有股莫名的崇拜!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曾經常有機會面聆他的「非正式講話」。



 



私下的李登輝並不是愛擺架子,高不可攀的人。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我的岳父鄭瑞山先生。一位愛給後生晚輩上課、講古的台灣歐吉桑,所以,民間又暱稱登輝先生為「阿輝伯」。



 



岳父比李登輝稍長幾歲,是日本秋田工業大學畢業的。是他讓我更容易瞭解像李登輝那一輩的台灣菁英的心路歷程。



 



李登輝那個世代的台日菁英,有一個特殊名詞,叫做「大正人」。他們出生於日本大正時代,那是一個日本努力「脱亞入歐」有成,社會上瀰漫著一股巴洛克式的浪漫風情,而且也是日本戰前相對民主開放的時代。



 



當時「皇民化」的台灣菁英,品嚐到與日本人幾乎平等的公民地位,對於未來充滿了光明的願景。我的岳父就是抱著去「滿洲國」開礦的夢想,留學日本學習採礦。但是,隨著日本戰敗,他們的理想、奮鬥瞬間就徹底破滅了。



 



台灣光復後,他們宛如「異鄉人」,回到了人事全非的陌生「祖國」,被一群「唐山」來的,能力、技術、操守與責任感都遠不如他們的「外來人」,騎在頭上,霸凌指揮。



 



乞丐趕廟公的時代荒謬劇,讓他們心中憤懣不平,再加上228及白色恐怖的怨恨,更使得他們終生難忘日本「母國」的恩情。這種心態,實在不是我們這些以「解放者」自居的外省人所能理解的。



 



李登輝和我的岳父,以及那個世代一些台灣「歐吉桑」,都有一股戰前日本人的霸氣。尤其,登輝先生的日文造詣很好,他又是一個「學霸」型的農業經濟學者,使得他不但擁有與連戰、宋楚瑜那批所謂的國民黨「青年才俊」的留美經驗,更多了一份日文的優勢,這使得登輝先生的知識廣度與深度,都是其他留美派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知識的力量,成為登輝先生自信的基礎,以及他跳躍式思維下,屢屢靈光閃現的根源所在。



 



私下的李登輝,就是這麽一位學識淵博,健談又迷人的「歐吉桑」。這等特殊的領袖魅力,不但深深的讓我折服著迷,也是後來的台灣總統所遠遠難以比肩企及之處。



 



事實上,除我以外,眾所周知,登輝先生還有一海票日本政壇上的粉絲;包括現任日本首相安倍在內,登輝先生都曾是他們在日本陷於低潮困境時,跨海請益的大師級人物。



 



作為一個台灣的總統,而能受到日本政壇菁英的敬佩,這當然是我們首屈一指的台灣之光。但是,在此美中關係陡變的世局中,李登輝當年之敢於衝撞美中兩大國,敢於提出「兩國論」,敢於公開向北京叫板;這都是登輝先生,勇於彰顯台灣獨立國格的霸氣表現。



 



然而,一個堅持獨立國格的領袖,當然不為其對手所喜。北京固然對他沒句好話,一再詛咒他「主張台獨的沒有好下場!」,遺臭萬年⋯⋯。



 



但是,登輝先生卻安享高壽幾近百歲人瑞;而且,當初視他為Troublemaker的美國,如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第一時間就代表美國政府致唁,AIT更主動降半旗致哀!



 



登輝先生的「兩國論」,以及他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關鍵貢獻,不但經得起國際情勢的考驗,更將在台灣乃至於東亞史上,留下無可磨滅的盛名!



 



哲人其萎,典型長存!



 



再見了,阿輝伯!



 



幸虧,台灣曾經有您⋯⋯⋯。



 



感謝,您曾經賞識過,一個沒有家世背景,父親早逝的外省子弟,我。(文章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作者為前國大代表,「印度風」企業集團創辦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