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蘋果》 一份有骨頭的報紙

倪國榮    2021年05月18日 00:00:00

《蘋果日報》定於 5 月 18 日斷刊,非常令人驚訝,黎智英先生獄中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18 年來,蘋果與台灣民主的深化共同成長且成見證,因為蘋果歷經了三任總統,而從陳水扁及其風暴,到馬英九的九二共識的無成,以致蔡英文掌舵下使台灣為今日民主與戰略重鎮,《蘋果》以其超藍越綠的鮮明新聞眼,記載台灣 18 年的重要成長,卻在台灣民主耀眼生根與半導體帶領的產業繁茂之際,斷然停刊。

 



雖說在商言商,《蘋果》跟其他媒體業一樣,都要受到客觀商業考驗,從《蘋果》一開始的大紅大紫編排,以聲色及社會新聞引人,更把跟蹤名人的猥瑣步數發揮淋漓盡致,像這樣的報紙,剛開始是容易受到正人君子誤解的,可是在犬馬聲色裡卻發現民主言論的清新開闊,多元陳述,更有助窮報導與行動,其介紹各行各業的蘋中人,令人看到蘋果貼近台灣的各層面,也就是蘋果有核的顯徵。

 



你可以不看那些形形色色,但是對《蘋果》核心,卻必須咬一咬。

 



因為那就是普世價值的核心,也是蘋果創辦人的堅持,甚至在香港風暴裡,不改其志,不願妥協把資產與人都搬到台灣,以避難與保有財富,一如一般人的作為,黎智英選擇骨氣與正氣,讓蘋果露出它的真值,令人驚訝嘆服。

 



黎先生少年逃難共產黨,在香港發跡致富,進入世界名人群,如今選擇不再逃難,以一生傳奇點燃民主信仰的實踐,其實可以看出,黎先生知道與中共當局對立的下場,也預見香港爭民主會成為歷史紀錄,中共更老虎大張而已,但只有透過這樣的勇敢犧牲,才能讓世人,尤其是台灣,警覺妥協只是注定毀滅之路,台灣如今統派急劇萎縮,九二共識騙局撕破,黎智英等香港菁英的犧牲與警惕,舉世有目共睹,民主國家爭來挺台的局面,黎先生獄中有知,應甚安慰。

 



《蘋果》關閉,但它帶給台灣的禮物,正在明亮,台灣民主的深化並來到世局的關鍵點,台灣欠《蘋果》一顆蘋果,深望黎先生或其家人,有朝一日,能夠踩在台灣自由的土地上,他種植的精神的蘋果,豐收纍纍,在台灣的魂靈的果園燦開,陽光自由,果核純甜,是台灣人接續種植的,蘋果並沒有斷,而是以新的方式敞開。





※作者從事自由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