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全球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以來,世界各國先後經歷大量人民染病導致死亡、醫療體系緊張或崩潰,以及為控制疫情而使經濟活動面臨停頓。
各國發現拯救人類在疫情中存活的關鍵,就是疫苗。因此,擁有先進科技和經濟實力的大國競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產製疫苗;但,亦逐漸發現,疫苗不僅是防疫物資,更是國際政治關係中的重要武器。
中國自銳實力崛起後,屢屢挑戰歐美。此次,於疫苗戰場上,不僅藉由援助其一帶一路戰略內所涵蓋國家,同時,亦透過疫苗捐贈策略,動搖我國與中南美洲國家之關係,企圖全面撼動全球秩序。
反觀,美國與英國、歐盟各國,於自身內部疫苗接種進入安全覆蓋率後,隨即開啟全球疫苗捐贈計畫,除兼顧人道精神與全球經濟復甦所需,更有疫苗政治的戰略考量。
近來中國疫苗,因其抗體濃度、保護力等,備受各界質疑,大大削弱原先戰略佈局效力;歐美陣營則憑藉較佳疫苗效力,各項策略順利運轉,更於疫苗護照機制研議戰場,搶占未來世界逐步回復正軌後之先機。
疫苗已然超越醫療公衛,變成外交與國防議題;集權與民主陣營於疫苗戰場展開角力。
「短期內疫苗稀缺」與「未來的常態需求」是後疫情時代的關鍵戰場,將加速驅動空間秩序重組,台灣身處世界變局,不該被動以待。
此時正臨國產疫苗之上市關鍵,以我國所採購和受捐贈之疫苗數量,國產疫苗已從緊急救援目標,轉為疫苗戰略部署。
疫苗作為戰略物資,自產自用可確保國家安全;作為產業發展,可形塑新護國神山,迎向全球市場;作為醫療外交,與全球互助共享,以彰顯 Taiwan Can Help 精神。
國產疫苗研發,不單是生技產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是台灣邁向國際戰略合作的新起點。
自中國崛起到成為世界威脅,今日全球諸多民主政體已逐步意識、覺醒,且正以具體行動逐步落實自由開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FOIP),與之抗衡。
近來台、日、美諸多防疫互助協作,正凸顯印太戰略框架中,台灣作為地緣政治新樞紐的重要意義;如此,從陸到海的視角變遷,將會是身處當前國際變革,追尋未來嶄新生存之道的核心關鍵。
※作者為前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