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軍方自製戰機之路要繼續走下去

姚耕    2016年08月24日 07:10:00

814,空軍節。在這天,延宕多時的空軍高級教練機更新案,似乎終於準備塵埃落定。



國防部馮部長,多次重申「自研自製」的政策底線,義大利李奧納多集團(Leonardo & Co. S.p.A.)的M346、和南韓T-50,前景不樂觀。無論加入多少外來次系統,整體設計須由漢翔完成,「政治力凌駕專業」,恐已定調。



然而,這種政治凌駕專業、未知裝備壓倒成熟產品的現象,筆者卻非常支持。據《風傳媒》報導:「軍方堅持全機從構性設計到產製,都必須由台灣自己主導完成。其中自力研發的部分,國防部將委託中科院執行。」吾人樂觀其成,不論遭遇多少困難,這條路必須走下去。



回顧往事,直至1920年代,歷經半世紀自強,舊日本帝國都還在繼續輸入歐美的發動機與電子設備。如戰前的「海大」三型潛艦,固然艦體、武器自製,卻選用瑞士蘇爾壽公司(Sulzer Ltd.)的柴油機,對於島內鎮日唱衰自主潛艦者,是很好的啟發。至於左岸之奮鬥史,就不用多談。



試問,島民難道想公然對全球承認,自己比日本差、也比強國人差嗎?保障我們的生存發展及永續未來,務必要成為技術力大國。成不了技術力大國,永遠在仰人鼻息。



而在高教機後,三代機該怎麼設計?對拿到啟動資金的漢翔來說,將會是下一個問題。



且讓我們面對現實:台灣目前「機多人少」,飛行員配不滿全部聯隊,以後只會繼續惡化。有人機在未來,也將面臨高性能飛彈、電子攻擊、雷射武器和「無人機之海」的多重威脅,生存性堪慮。



國產貨和其它武器先不論,單以對岸向俄羅斯購買的S-400「凱旋」系統為例,若選用40N6E彈種,每一發射單元可同時對400公里內六個目標進行攻擊。意味著我國軍機,在自己家裡都可能被鎖定然後擊落。



這種狀況,和二戰末期的德國、日本,完全一樣。因此,我三代機應假定出最惡劣情境,走非傳統路線。畢竟傳統模式的高性能戰機,戰時將很快被消耗殆盡。甚至,沒有足夠飛行員能遞補傷亡!



比較合理的方向,也許是研發一種共通性機體,能同時衍生為有人和無人構型。放棄航程及滯空時間,極其注重爬升率和載彈量。



雙座構型有人版,裝置高性能雷達和資料鏈,由後座火控官指揮大量「無人版」。無人版不必顧慮飛行員的生存,也只備有簡易雷達,由它們陣列在前、預先攔截數量「一定」佔據優勢之敵機。彈藥用盡後,無人版自行尋找一個目標,咬定它並直接撞毀。有人版則盡可能迴避交戰,全力保存珍貴的飛行員。



總之,台海防衛態勢,高度嚴峻。需要更多創意和前瞻性,完成建軍備戰。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