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提前思考如何面對自駕車

賴天恆    2016年10月23日 07:00:00

自駕車是一股我們早晚必須面對的國際趨勢。事實上,「早」的可能性比「晚」還大。包括Apple、Google、Uber、Tesla、Mercedes-Benz等國際知名企業都相繼投入相關研發。不少自駕車已經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試駕。自駕車很快就會打入台灣市場。



 



這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根據MIT今年發表的研究,「自駕車對世界潛在的貢獻包括增加通勤的效率、降低污染、避免90%的交通意外。」然而,自駕車不可避免會引發一些爭議。或許我們該做的,是現在就開始思考如何面對。



 



首先,跟許多發展中的科技一樣,自駕車不是完美的。過去幾個月包括Google、Uber、Tesla的試駕都發生了大小不一的意外,甚至有人員死亡。一起意外就很可能會造成輿論的恐慌,甚至開始抗拒這項新科技。這很自然。這也就是為什麼資訊透明很重要。我們要理解到說,自駕車上路一定會有意外,而真正重要的問題是「跟一般或平均駕駛人來說,自駕車是否更為安全?」答案很簡單,即使現在不是,早晚是。科技正在迅速進步,而電腦在簡單重複的任務上可以輕易避免許多人類常犯的錯誤。舉例來說,自駕車不會酒駕、疲勞駕駛。就此而言,如何避免讓恐懼阻礙更好的未來,是迫切的議題。



 



其次,車禍不可避免,而跟駕駛人一樣,自駕車勢必在車禍時必須做出一些道德抉擇。要選擇保障乘客或是其他用路人?是否要為了降低總傷亡人數而犧牲守法的用路人?這些問題無可避免。事實上,Mercedes-Benz這幾天已經公開宣示說,自駕車將會優先保障乘客。我們得思考一下這樣的設定是否公平?如果不公平的話,要怎樣以法律規範,確保公平?



 



此外,自駕車在可預期的未來會明顯比一般駕駛人更為安全可靠。因此,我們必須認真檢討駕駛執照發放的制度,甚至重新審核既有駕駛執照。如果自駕車價格可以壓到夠低,不會造成社會多數人的負擔,那我們可能就要基於安全的考量,大幅提高擁有駕駛執照的門檻,確保自行開車上路的駕駛人跟電腦一樣安全可靠,或至少不會差太多。當然,必須再次強調,價格是重要的考量。我們要避免像機車售價不斷提升一樣,那種對弱勢的剝削。



 



最後,我們必須認真看待勞工權益。自駕車勢必取代現有的計程車、公車、客運司機。要如何提前開始輔導轉業,避免科技造成大規模的失業是重要的問題。科技的進步本是要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而不只是壓低營運成本,造就少數人的事業與財富,卻讓更多人陷入貧困。



 



我這邊只是拋磚引玉。自駕車勢必會對社會帶來更多的挑戰與爭議。如果我們不希望到時手忙腳亂甚至倉促立法,就必須提前思考如何面對自駕車。



 



※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