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青年徵召還是二代條例 民進黨要想清楚

邱如風    2017年06月02日 07:00:00

在2018年選舉中,民進黨提出一個有趣的新嘗試,六都11個議員特殊選區,徵召35歲以下青年及多元代表參選。這樣的新制度除了「35歲以下」及「多元」之外,其他內容仍定義不明,引起黨內許多反彈,選對會更親自前往每個有徵召區的議會黨團說明。但筆者認為,這些反彈正好展現徵召制度的重要性,顯現出地方對「年輕人」多麼不友善、多麼害怕競爭。 



 



這些他們想像中的「年輕人」,不符合他們既有政治想像中應該出線的年輕人。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似是而非的批評:



 



第一種是:「難道在基層一路打拚上來的年輕人就不算嗎?」、或是「年輕人直接被徵召參選,和地方沒有任何關係。」但事實上,根本沒有人說這些年輕人不算。這些疑問反映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在聯想到青年時,都會離地方這麼遠?



 



這反映出民進黨基層政治的困境:年輕人的形象很模糊,因此大家想到「徵召年輕人」,會下意識地認為是在排擠地方、與地方沒有連結。但這是事實嗎?我們還是有年輕議員存在,像是被認為年輕化指數超高的士林北投區,民進黨有五席議員,四個都是35歲以下。但是事實上,這四個35歲以下的議員,其中有三個都是父親或母親從政,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政二代。



 



第二種說法可能沒有那麼常聽到,但不時有這樣的聲音:這些徵召的「年輕人」,與其他政黨推出的候選人相似,在票源瓜分的情況下,反而讓年輕人離議會更遙遠。這種說法可笑至極,以往靠初選制度出線的政二代年輕人們,與同樣總是推出政二代參選的國民黨,不夠類似嗎?



 



世代交替是每個發展成熟的政黨皆會遇到的問題,但重點是,這個過程我們該如何讓他發生?初選制度只會讓兩種年輕人出線,一種是背景強大的政二代,另一種是「幸運」的地方助理。這也是地方一直爭論為何是定義35歲,還有為地方助理抱屈的原因,在既有的制度下,他們根本不可能年輕的時候接班。



 



這樣的新制度,為地方所謂的「佈局」投入新的刺激,這些原本乖乖論資論輩,在地方承受一切薪資與工時不平等待遇,相信等到時機到就是自己出線的年輕人,發現事情跟他們所想的不一樣,起來反抗怎麼辦?這就是地方他們真正所害怕的。



 



但如果民進黨的年輕人永遠只有靠政二代還有運氣才能出頭,不只讓年輕人離議會更遙遠,也會讓年輕人離民進黨更遙遠。



 



【延伸閱讀】



民進黨有「嬌點」 新世代要讓政治變成美學



【獨家】新潮流獨大壟斷蔡英文 非新系聯盟搶攻2018地方包圍中央



 



【熱門影片推薦】



●第二戰柯潔兇猛狠霸 逼出AlphaGo極限



●隱士擁抱美景與靜謐 避居奧地利最後淨土



●首訪梵蒂岡 教宗盼川普創造世界和平



 



※作者為國會助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